coolbjwolf: 贴个权证的
昨日在上海浦东新区的一家证券营业部门口,陈先生黯然神伤地告诉记者

  我再也不会炒权证了,我还要告诉我亲戚朋友权证不能碰。昨日,在上海浦东新区的一家证券部门口,炒机场权证赔了22万元的陈先生黯然神伤地告诉记者。



陈先生的股票账户存有近70万份已经到期但毫无价值的机场权证。3月1日,当陈先生像往常一样去营业部看机场权证行情时,才发现已经停止交易了。营业部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他账户里机场权证价值近乎为零,行权日即将到来,但他行权会导致更大损失。

  我当时惊呆了,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因为工厂不景气,50岁的陈先生去年年初领到近15万元的补偿款后下岗在家,经常和几位邻居一起到附近的证券营业部开始专职炒股票。

  只有初中文化的陈先生在去年的大牛市小有斩获,赚了五六万元,比上班赚的还多。但在去年底看到有股友炒权证赚了不少钱,就开始进入权证市场。没有涨跌限制,可以一天之内多次来回炒,多好啊,肯定赚钱快。他说他当时就那么想的。

  陈先生的确在权证上赚过钱,在今年1月初买马钢权证,2天就赚了3万多元。但最致命的事终于发生了,当他看到别的权证的价格越来越高的时候,他选择了价格便宜的机场权证。我1月下旬第一次6毛多买10万份,然后它开始一点一点往下跌,我就不断补仓,最后我账户上的22万元全买了这个权证。不服输的陈先生交易越来越频繁,随着价格的下跌,他手中权证的数量也多了起来,在2月28日,他把自己账户的权证量做成69万份,自我感觉不错的他还期待着第二天翻盘呢。可是3月1日,鉴于即将到期,该权证已经停止交易,陈先生的辛苦钱化为乌有。

  投资者风险意识淡薄

  陈先生投资权证失败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像陈先生这样的个人投资者在权证市场上处于绝对弱势,是导致投资悲剧的根源。首先,其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甚至对什么是权证以及权证价值分析的基本方法都不懂,显然,投资权证比投资股票要学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交易技巧。其次,其认识片面,对权证风险认识不够。权证的不设涨跌限制和T+0交易是双刃剑,不但增加了获利机会,也加大了投资风险。另外,权证有到期日,届时如无行权价值则就成为废纸。

  根据交易所规定,初次进行权证交易的投资者必须签署风险揭示书,但一般投资者多未仔细阅读,对其中内容的具体含义并不熟知,只是流于形式,建议证券经营机构发放权证知识的小册子,并有专人负责向投资者答疑问题。

  过度投机监管不力

  从去年宝钢权证被暴炒,到最近机场权证的黯然退场,作为近年的创新产品,权证市场被过分炒作甚至操纵是不争的事实,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是重要原因。

  如果首发的宝钢权证出现问题是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同样的问题在机场权证上再次重演就是匪夷所思了。

  机场权证在行将停止交易的2月26日,最高价竟然高达0.65元,收报0.44元,换手率还竟然高达500%多,实在是天方夜谭(机场认沽行权价是13.6元,而此时该股票价格比其高出近1倍)。和宝钢权证一样,在最后关头,很明显的没有任何行权价值的权证还像这样高价交易,已经不是博傻而是傻博了。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0.015元显然也高得离谱,应为最小交易单位0.001元,没有购买者才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如此权证交易,真让人贻笑大方,严重损害了内地证券市场的形象。只有将市场操纵者绳之以法,才不会闹剧重演。业内人士分析,对权证创设和注销的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应严惩操作市场的违规机构,有关部门应该对交易异常情况进行即时跟踪。

  我们不知道,如果权证蜕变成赌徒的道具,那究竟是谁的悲哀?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不应该再成为一句空话和套话,尤其是在开发权证这样的新的交易产品后,加强监管和规范市场参与者更为重要。投资失利的陈先生显然不能坦然面对家人,但是,作为监管部门和经营机构,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工作做好,让陈先生这样的悲剧少一些。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