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501420
pcplayer: 难道错误的报道一定有用意?你这是典型的心理过敏,总想着别人有用意。
我猜只是他为抢新闻,搞错了而已。

-------------转的 -------------
  1.第一个把弗州理工凶案和华人联系起来的媒体,是《芝加哥太阳时报》——康拉德•布莱克媒体集团的旗舰报纸。布莱克本人正因诈骗罪名被起诉,这且不去说它。但由这张报纸的“警方正在调查凶嫌是否为一名24岁持签证入美的中国留学生”,到美联社的转引,到多维社的“凶手可能为中国人,本社正在核实”,再到大大小小华文网站和博客认定凶手一定是大陆华人……一个尚在调查的疑点,极为迅速、极为顺畅地,成为众人(愿意)接受的事实。弗州理工事件,在华人这里,误打误撞地成了一起媒体事件,一起国家信心事件。

  2.《芝加哥太阳时报》为何刊登未竟证实的消息,以及该消息为何广为转载?恐怕偶然性占主要因素。关键是,为什么许多华人,包括我自己,并不觉得“凶嫌是华人”不可想像?而且迅速联系起卢刚、福冈、马加爵……虽然说,如今全球问题趋同,凶犯是任何族裔、任何国籍,似乎都不难接受,但中国人自己的迅速认定,表明国人对自身形象的先验认知。像鲁迅先生所言,“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很有些自知之明。我们自己大有问题,引发联想很正常,这是不用说的。

  3.另一方面,则是一种急躁的民族不自信——至少应该有耐心等到确切的结果,再骂娘不迟嘛。没有,等不到结果,网上已经开骂了。一肚子的意见,终于有地方发泄了。反过头来看,和任何缺乏耐心下发表的意见一样,没有真正的见识和建设性。我们经常是自己所咒骂的事物的最佳代言人。

  4.与此同时,在西班牙,在意大利,在俄罗斯,甚至在非洲:华人在扩张,华人在受排挤;华人在受害,华人在施害。这对矛盾就如此和谐地共存,真是活生生的辩证法。

  5.从“凶嫌是华人”的想像,可以衍生出什么评论?让我们设想一下海内外不同心态的人会有多少批评角度:1)80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失败;2)留学浪潮中的社会弊端;3)所谓的CCP长期的“奴化赤化”教育,“喝狼奶”等等;4)中国下一代精英的价值沦丧和病态心理;5)中国文化中的宗教缺失和价值虚无;6)华人在西方主流社会的地位和心态;7)中国人的全球扩张,黄祸来临等等。我敢保证,各类华文媒体定有不少已准备好振聋发聩的社论,只待消息证实就发出。

  6.可惜这次发不出了。但绝对不算白写,因为总会有下一次卢刚事件,福冈事件,或者马加爵事件。但如果这套模式放之任何环境任何事件都适用,它的价值是否会打上折扣?

  7.我忽然觉得有点奇怪的是,如果是中国的正面消息、如果出现杰出华人,怎么很少见人深挖社会根源了呢?怎么一谈郎朗、李云迪、姚明、刘翔以及许多优秀留学生,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们自己;一到丑恶和耻辱,就成了全民族的呢?

  8.《纽约时报》网站的读者评论里,99%是在讨论枪支管制问题,关键词是NRA;多维网站的读者评论里,80%是在骂CCP或者骂汉奸,关键词总是人和某种牲畜——真是不比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9.三十三个年轻人死了,希望此次事件,是从生命的意义上和我们发生深刻的联系;国人自己反思也好,敦促“那些中国人”反省也好,都应该,都可以,只是不应以这些死者的名义。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