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1002944
Fish
关于“国产战斗机出口“
关于“国产战斗机出口“

8月11日 15:54 By XXXXXXXX 4千字 137次杵击 6回复

1981年1月,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总参和国防工办面前:怎样才能撤销刚刚和英国马可尼公司签订的歼7改装合同?

就在2个月前,总参和三机部的代表团赶赴英国,正式和马可尼公司签订了一份改装合同。合同约定,中国将从英国马可尼公司采购124套现代化火电子火控系统,用于改装100架歼7战斗机(包括20%备份)。

这份合同的签订,也属来之不易。中英双方经历数年、将近10轮的谈判才终于落实。1980年7月31日中国政府正式批准该合同,9月1日向中方向马可尼公司支付了预付款。

但仅仅两个月后,情况却突然起了变化,1981年新年刚过,空军表示,这100架歼7他们不要了。

这100架改装后的歼七用户,原本是解放军空军。但从1981年开始,我国对国民经济结构做了重大调整,军队开始进入长达十余年的“忍耐期”。从1981年开始,空军的装备采购费被大幅削减,他们已经无力再购买这批歼7了。

用户突然取消订货,但和供应商的合同却已经签了,三机部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和英方谈判撤销合同。

于是,1981年1-2月间,总参和国防工办会同相关单位连续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如何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会议期间各方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三机部提出,如果取消合同需要向英方支付高额赔偿;中国驻英国大使表示取消合同要慎重,涉及我国的外交形象;中国人民银行也认为,歼7改装合同是由人民银行做的担保,如取消合同会对银行信誉产生负面影响。

综合各方意见后,会议做出决定:合同暂不取消,但需要压缩数量、减少金额。由三机部出面再与英方谈判。

在随后和英方的接触中,英方态度也很明确:如撤销合同,中方需按国际惯例支付违约金大约1亿人民币,而且什么设备和技术都拿不到。

如果取消合同,损失实在是太大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三机部为这份改装合同焦头烂额之时,却从约旦传来了好消息。

1981年4月,当中航技公司副总经理刘国民一行三人在国外访问时,约旦空军主动向我方提出,希望购买80-110架安装有平显、雷达、电台、高度表等火控设备的歼7。

这个消息让大家兴奋无比,如果有外国客户接盘,歼7改装引进项目就会出现重大转机。

1981年5月3日,国防工办、总参装备部、空军、三机部等领导再一次坐下来开会。经研究后大家一致同意,如果约旦空军能够采购80-110架歼7,那么和马可尼公司签署的合同数量可以保持不变,原本计划交付中国空军的战斗机可以全部出售给约旦空军。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约旦空军看中的这型“升级版歼7”。这款战斗机此时尚未正式命名,仅仅是一个概念,属于“期房”性质。中航技公司曾经对外展示过相关概念和数据,引起了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趣,其中就包括约旦空军。
两年后它正式亮相时的代号是歼7M,M表示“外贸”。

中国产歼7,继承自苏联米格21F13,是一种白天型高空高速战斗机。它飞行性能还不错,但有一个致命短板:航电设备极其落后,请注意“极其”二字。安装苏联航电系统的歼7,很像一个被蒙着双眼的战士,对战场态势感知几乎为零,天一黑还不能战斗。因此连中国空军对歼7早期型号都不甚满意。要解决这个致命短板,必须安装平视显示仪、高精度数字电路大气数据计算机、先进雷达、雷达高度表、先进电台等一系列全新航电设备。

80年代初中国的电子工业水平很低,如果想升级歼7的航电设备,只能从西方国家引进。

三机部的专家在经过多方比较和分析后判断,在安装了“中西合璧”的先进航电系统之后,歼7的作战性能将有大幅提升,(后来巴基斯坦评估认为,综合作战效能提升了至少30%)远超苏联原产的米格-21,这也是不少国外买家愿意采购歼7的原因之一。

另外中国当时还有一个优势:在可以生产出售米格-21的国家中,只有中国有条件安装西方先进航电系统,补齐短板。

后来我们才知道,约旦空军急于采购歼7也并非自用,而是打算秘密提供给伊拉克空军。当时“两伊战争”已经爆发,国际社会对伊朗和伊拉克实施了武器禁运,在战争消耗的压力下,伊拉克战斗机严重短缺。

作为伊拉克的坚定盟友,约旦空军决定出面替伊方购买战斗机。采购来的战机只在安曼空军基地稍作停留,就会被马上移交给最终用户——伊拉克。

1981年夏,中方正式和约旦展开谈判,讨论歼7的采购合同。让双方都没想到是,谈判前后进行了4轮,而且异常艰苦。

当时,约旦空军明确提出5条硬指标:

第一、使用新型弹射座椅;
第二、具备发射法国马特拉R550格斗导弹的能力(伊拉克主力空战武器);
第三、增加副油箱、炸弹外挂点;
第四、配备英国制造的7项电子火控设备;
第五、延长飞机机身、发动机使用寿命。

这五条要求提的非常内行,直指米格-21最为人诟病的五个缺点。

80年代早期,中东国家普遍都使用过来自苏联的米格-21,飞行部队对米格-21很熟悉,能提出这些针对性很强的要求,其实也不奇怪。

但对负责生产的中航技公司和成飞来说,这个活儿却并不好干。

首先,以上需求都属于重大改造,技术难度很大;其次,约旦空军所要求的时间很紧迫;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对方把价格压得很低。

我后来查到的资料是,约旦从中国购买这批战斗机的价格大约是一千万人民币一架(解放军自购早期型歼7的价格,据说是不到200万人民币一架)。可以做个价格参考的例子是,1992年我国从俄罗斯采购苏-27,大约需要一亿元人民币一架。

作为首次出口的外贸机型,中国对歼7M的报价本已不高,但约旦空军仍然将价格一压再压。这种“又要技术、又要低价”的用户需求,使谈判进行的非常艰难。

据当时参加谈判的中航技总公司驻英总代表孙肇卿回忆:

谈判进行的夜以继日,弄得人困马乏、精疲力竭。谈到深夜后,有的人倒在沙发上,不知不觉进入梦乡,连久经谈判沙场的约旦空军代表团团长都说,受不了。

谈不下去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对方的开价已经低于我方的生产成本。

由于价格过低,谈判代表不得不向国内党组请示。时任三机部部长的吕东,最终拍板。授权代表团在价格上可以灵活掌握,“低就低一点,争取先把合同签下来”。

做出这个决策是非常艰难的,反映出国产战机打开国际市场的艰辛。
一方面,出售像战斗机这样的复杂武器系统给新客户,想要“破冰”就需要做出妥协。另一方面,如果拿不到这份合同,中方将面临来自马可尼公司的巨额索赔,更加得不偿失。

后来的事实证明,吕东部长的决策是正确的,不过分拘泥价格,才能及时抓住机遇。正是这个出口中东的订单,为歼7后续出口趟开了路子,成为400架外贸销售成绩的开端。

1981年6月,经过十多次修改后,合同终于签字。约旦空军正式向中方采购80架歼7战斗机,其中前20架为歼7二改进型,后60架为安装英国航电的歼七M。歼7M从此成为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型号。

这份采购合同不仅保住了中方与马可尼的引进合同,更重要的是为歼7打开国际市场,建立了良好基础。

拿到了约旦空军的订单后,成飞马上开始组织生产,尤其是立即开始了和英国马可尼公司的配合,毕竟航空电子设备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英双方又是第一次磨合,不可能一帆风顺。

果然,不久后问题就先后出现。

第一个问题是:雷达截获假目标。

在安装了英国马可尼公司生产的“天空护卫者”雷达后,歼7出现了不正常信号,经常截获来自进气道前方150-350米范围内的假目标。而且不管是地面通电还是飞行实验,都有这种情况。不过,经马可尼公司的分析研究和调试后,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随后出现的是,更加严重第二个问题:地面杂波干扰。

1982年10月,在对歼7M进行鉴定试飞时,出现了雷达接地高度大于1千米时,有大量地面杂波干扰的情况。马可尼公司经过多次实验和改进,始终不能解决,这导致歼7M的交付时间一再推后。

约旦空军对中方推迟交货表示强烈不满,多次威胁要罚款。后来经过和约旦空军高层的多次艰苦谈判,反复向对方解释推迟交货的原因,约旦方面才勉强同意免于罚款。

这时中航技公司和成飞都感到空前的压力,但限于技术严重依赖英国,他们似乎除了一再催促之外也别无良策,甚至和马可尼公司的沟通也出现了问题。

这时,中方想到了巴基斯坦空军。

经高层认可后,中航技公司向巴基斯坦发出请求,邀请巴基斯坦空军飞行员来华试飞,协助验收。请巴基斯坦飞行员来华,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首先,中巴两国关系良好,互信程度很深。其次,巴空军长期装备、使用着来自美国和法国的先进战斗机,有大量西方航电系统使用经验,这是我们所不具备的条件。最后,巴基斯坦空军曾流露出对歼7M的购买兴趣,也属于潜在用户,邀请对方试飞也无可厚非。

收到中方邀请后,巴方非常痛快地派来了一名资深飞行员。中方则特意在大连准备了一次对歼7M雷达进行测试的专项试飞。

试飞结束之后,中方请巴基斯坦飞行员谈谈对地面杂波的看法,这名飞行员说:“歼7M有一些地杂波是正常现象,我们飞F-16时也有这个情况。”

得到这位巴基斯坦空军飞行员的意见后,中方心里才有了底。

此后,中航技对马可尼公司的态度有所改变,提需求时相对比较现实。一方面继续要求他们彻底解决杂波问题;另一方面不再过分纠结细节,给对方减压,让他们后续生产继续往前走,保证项目整体进度。

马可尼公司的技术水平还是过硬的,和中方达成谅解后,他们并没有松懈。作为国际顶尖航电公司,英国人的技术实力还是有的。一段时间之后,马可尼终于成功地找到了解决方案,他们在歼7M的雷达上增加了一个地杂波抑制电路,使量产雷达在装机后不再截获地面杂波。这个技术问题终于彻底解决。

中航技总公司的孙肇卿经理,后来是这样评价中英之间这一段合作的。

“中英双方人员虽经常为一些商务和技术问题争论或争吵,但是由于时间长了,相互间也了解彼此的特点和脾气,进而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和信任感,对促进歼7M的改装起了积极的作用。”

1984年6月到9月,在项目定型前,中航技公司又送了2架歼7M去巴基斯坦,请巴方协助试飞。这次试飞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巴方展示飞机性能,为下一步军售做好铺垫,二是中国当时尚无法完成对火控系统的独立测试,630所缺少实弹演习和格斗的具体数据。而巴基斯坦空军常年打仗,最不缺的就是实战数据。

2架歼7M在巴基斯坦一共飞了40个架次,由巴基斯坦资深飞行员驾驶,分别进行了航炮、火箭、炸弹的实弹射击和投放,空空航炮打靶,还和F-16、幻影等战机进行了模拟空战。
这种级别的测试,如果没有深度政治信任,是不可能在两个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必须承认,巴基斯坦在这个阶段给中国的支持是,是实实在在的雪中送炭。

经过高强度的试飞之后,歼7M经受住了高温、大过载、高出勤率等接近用户需求的考验,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巴基斯坦空军司令贾马尔上将做出这样评价:“歼7M性能好,可以和同类的西方飞机媲美。” 不久后,巴基斯坦也采购了几十架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歼7MP型战斗机,并且一度成为巴空军的主力机型。

至此,中国推出的、带有鲜明西方色彩的歼7M终于完成项目定型,陆续交付客户。

继约旦空军之后,巴基斯坦、伊朗、孟加拉等十多个国家都先后装备了歼7M。成飞的歼7M,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技术利益,成为我国“七五”和“八五”期间的主要出口机种。(全文完)

资料均来自公开发行的刊物和论文,没有任何涉密。
大家都是出来卖的,何苦自己人为难自己人
那些活好的,或者活新的,或者花样多的,
或者老板拉皮条功夫好能拉到肯多花钱的客的,
拜托不要老是打击年老色衰的同行了

老鱼记事 老鱼侃棋 老鱼围脖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