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1003029
Fish
关于“三八线”的由来。
关于“三八线”的由来。

11月13日

斯大林:美国如果进驻南朝鲜,苏联就应该占领北海道;麦克阿瑟:那我将逮捕所有苏联驻日代表

“北纬38度线”作为一条朝鲜半岛分界线,并非在朝鲜战争才出现,而是诞生于1896年的日据朝鲜时期,并由日本人首先提出。那一年,日本向俄国建议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为界,两国瓜分朝鲜。但随后爆发的日俄战争让这个划界计划无疾而终。
“三八线”第二次出现在国际视野,是1945年。这一年地球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轴心国战败,二战结束。

实际上,当“二战”打到1944年底的时候,国际大势就已基本明朗,轴心国的战败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如何对战后的利益重新进行分配?这个问题很快就提上了同盟国的议事日程。

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商量怎么“分地盘”的雅尔塔会议召开,朝鲜半岛的势力划分也在这次会议的讨论之列。
罗斯福提出建议:首先,朝鲜战后应当独立;其次,独立前由美、苏、中、英四国派代表临时托管,直到朝鲜选出自己的政府后,四国再移交权力。
对罗斯福的建议,斯大林也欣然同意。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雅尔塔会议后仅仅半年,日本就在原子弹和苏联宣战的双重压力下,突然宣布“无条件”投降,速度远比美苏预料的快。
此时,雅尔塔会议中定下来的托管朝鲜四国中,中国和英国都无暇或者无力顾及朝鲜,先后退出,于是牌桌上只剩下美国和苏联。
两大国开始朝鲜半岛的未来时,战场上的军事态势是:苏联红军已经从东北攻入了朝鲜北部,美军却还在600公里外的冲绳。
苏联明显已经抢得先机。

美国人当然不愿放弃朝鲜半岛,但鞭长莫及。美国人希望斯大林能遵守雅尔塔决议,同时又很担心苏联利用军事优势,拒绝美国插手。
美国人决定率先提出关于朝鲜的“美国解决方案”,试探斯大林的态度。

1945年8月10深夜,助理国务卿邓恩在五角大楼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讨论“在朝鲜的日军如何向盟军(主要是苏军和美军)投降的问题”,其实就是商量如何向苏联人开出“价码”。
会议持续到凌晨,两位美军上校迪安·腊斯克和查尔斯·伯尼斯蒂尔在会议期间受命,草拟一份美国的“报价单”——美苏受降地理分界线:苏军不应越过这条分界线接受日军投降。
两名上校被要求,规划这条界线的时候,应当“尽量往北”,“但又不至于被苏联拒绝”。

时间紧迫,迪安·腊斯克和查尔斯·伯尼斯蒂尔在五角大楼的第三休息室里开始草拟方案。他们查阅资料时注意到,1896年日本和俄国曾密谋瓜分朝鲜,当时日本建议“以北纬38度线为分界线”。
此外,他们还获得了另一条关于“三八线”的情报:1945年2月,日本曾将驻朝鲜军队以“三八线”为界,划分为两部分——三八线以北归关东军指挥,三八线以南归陆军大本营指挥。

这两条情报显示,日本人曾多次以三八线为界,来进行管辖区域的划分。
这给了美国上校启发:美国可以向苏联提出,按日军编制线(也就是北纬三十八度线)划界受降。关东军向苏军投降,大本营日军向美军投降。毕竟按日军建制来受降,也是一个拿得出手的理由。而且在地理上,三八线也大致把朝鲜分成了面积相当的两部分。
美国人想以三八线划界,还另有一个小算盘:争夺对朝鲜首都的控制权。
参与草拟方案的腊斯克上校在1950年的一份文件中提到:朝鲜首府汉城和两个重要港口仁川和釜山,都在三八线以南。而美国国务院认为,“把朝鲜首都包括在美军管辖区内是很重要的”。
基于以上这些考虑,以“三八线”为界的方案制定完成,并很快获得国务院和军方批准,第二天就通过密电正式发给了斯大林。
腊斯克上校后来回忆说:提出以“三八线”为界,实际上超出了当时美国人的军事能力。
也就是说,如果斯大林拒绝以“三八线”划界,美国也不得不接受。他们甚至做好了以“三七线”,甚至更南的某条线为界线的准备,毕竟苏联红军已经越过了“三八线”正向南推进,而美军还远在日本。

次日,也就是8月16日,斯大林回复的电报到了。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斯大林竟然“爽快”地答应了以“三八线”为界的建议,但从不吃亏的斯大林也延续了自己的行事风格,他提了两个条件:
一、日本的千岛群岛交给苏军;
二、日本本土受降也应按照以北纬38度线划界的原则:北海道以北,也划归归苏联军队。
斯大林的意思是,你美国不是想以“三八线”划界么?可以,但三八线也会经过日本。既然朝鲜这么划、那日本也该按照同样的原则划分:北海道的大部分区域都在三八线以北,应当划归苏联。
苏联亮出了底牌:南朝鲜如果给你,千岛群岛和北海道就要给我。

“钢铁慈父”斯大林向来如此强硬。不过,这次他低估了美国人独占日本的决心。朝鲜,美国可以不要,但日本绝不许苏联插手。
8月18日,杜鲁门给斯大林回了电报,只同意用千岛群岛交换南朝鲜。“美国政府同意千岛群岛划入苏军受降区”,但杜鲁门婉转地拒绝了苏军进入日本的要求。

斯大林一方面回复杜鲁门“表示遗憾”,另一方面却试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他知道麦克阿瑟是日本事实上的统治者,这位将军对日本的影响力某种程度上要大于新上任的总统。
于是,斯大林转而直接向麦克阿瑟施压。

8月20日,苏联驻日本代表库兹马·杰列维扬科中将拜访麦克阿瑟。他态度强硬地表示:“不管美国是否同意,苏军都将进驻北海道。”

斯大林的使者来势汹汹。但素来以“桀骜不驯”形象示人的麦克阿瑟却根本不吃这一套。
他深吸一口玉米烟斗,不紧不慢地说:“没有我的许可,只要有哪怕一名苏军士兵踏上北海道,我就立即逮捕包括您在内的全部苏联驻日代表。”

美苏两国都撕掉了温存的面具,亮出獠牙。

大国之间的博弈,往往到这时才能看出各自的斤两。麦克阿瑟强硬回怼,一方面是他性格使然,但更重要的是美国驻日占领军的硬实力,日本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美国兵营”了。
除了东京湾里的海军舰队和上千架飞机,美国人手里还有斯大林最忌惮的东西——原子弹。

最终,双方妥协。

此轮争斗的结果是:美军将以三八线为界,在朝鲜登陆;苏军则放弃北海道,只占领千岛群岛。斯大林没能达到割走北海道的目的,但用南朝鲜换来了千岛群岛。
美苏两国达成的这份协议,半个月后以《一般命令第一号》的形式正式发出。

《一般命令第一号》所划分的受降地图

1945年9月2日,麦克阿瑟在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之后,发布了这份《一般命令第一号》,其中关于三八线是这样描述的:

《一般命令第一号》(General Order No. 1)节选:
北纬三十八度以北之朝鲜半岛部分,及库页岛境内之日军高阶司令官及所有陆、海、空军及辅助部队,应向远东苏联军总司令官投降;在日本主要岛屿、附近各小岛、北纬三十八度以南之朝鲜半岛,及菲律宾之日军高阶司令官及所有陆、海、空军及辅助部队应向美国太平洋陆军总司令投降。

命令发出的当天,已经前进到汉城附近的苏军迅速北撤,回到了三八线以北;一周之后的月9月8日,美军第7步兵师在仁川登陆。从此,朝鲜半岛正式以“三八线”为界,被美苏两国均分。

参考资料:《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三八线的由来及其历史作用》、《冷战在亚洲》。
大家都是出来卖的,何苦自己人为难自己人
那些活好的,或者活新的,或者花样多的,
或者老板拉皮条功夫好能拉到肯多花钱的客的,
拜托不要老是打击年老色衰的同行了

老鱼记事 老鱼侃棋 老鱼围脖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