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sznews.com/n2/ca1530319.htm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田语壮 戴书伟)
编者按 我们的手机上经常会收到一些推销信息,家里电话突然会听到熟悉自己情况的陌生人的声音,我们的信箱经常会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广告信函……让人想不通的是,我们的个人资料何时成了“公众信息”?记者进行长时间的暗访,终于揭开了“黑幕”的一角。
本报记者暗访发现个人信息买卖达到惊人地步
神秘光盘藏八万人资料
记者暗访深圳书城5楼时发现,个人信息资料在这里竟然可以自由买卖。从技术角度讲,仅用一台电脑、一套售价800元的群发软件和一张手机卡,就可以给成千上万的人发各种手机短信。若要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只需花35元买张回收的异地短信卡。
更神秘的是一张售价300元的光盘,内藏8万多个有名有姓有地址的深圳人手机号码。这些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的信息,都是2004年11月录入的资料。
本报记者田语壮戴书伟报道一个陌生的声音出现在电话中:“××先生,我公司根据您的职业特点为您量身定做了一个服务套餐……”
“你是怎么知道我的情况和电话的?”
“哦……一个朋友介绍的。”
说起信息泄露,很多人都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倒,却说不清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经过长期暗访,记者终于揭开了其中的黑幕:300元竟能买到8万多人的个人信息资料。
记者暗访深圳书城5楼时发现,个人信息资料在这里可以自由买卖,只要购买一套设备和软件,就可以随意把短信发给成千上万的人。只要你愿意,想发什么就发什么。
在B38商铺,柜台老板现场将如何操作演示给记者,从技术角度讲,仅用一台电脑、一套他提供的软件和一张手机卡,就可以给成千上万的人发各种手机短信。该老板称,若要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只需花35元在这里买张回收的异地短信卡,就可以发送1500条信息。另外,柜台老板还捏着一个“秘密武器”——一张售价300元的光盘。老板称,这张光盘内藏数万条手机号码、姓名、企业名称、办公地点、家庭地址等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的信息,都是2004年11月录入的资料。由于很抢手,光盘一度卖到500元。
经记者事后统计发现,里面居然有8万余个有名有姓的电话资料和32万余个没有名姓专用来发短信的手机号码。从政府公务员到商贾名流,从企业精英到一般市民,不但有电话号码、公司地址、还有家庭住址,甚至还能查到企业注册时间和注册资金,可谓包罗万象。记者随机抽访了十余个电话证实,光盘提供的手机号码准确率达到90%。
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法律界专家。专家认为,这是个别不法分子钻了法律的空子:个人住址、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应该属于个人隐私,但目前还缺乏相应法律条文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予以保护。
数目惊人的个人信息被如此转卖,被非法用于商业用途,甚至为不法分子所利用,记者对此深感忧虑。
现场
七拐八拐到达“公司”
据知情人反映,个别摊档的业主手中还有些“奇货”。昨日记者来到深圳书城5楼。果不其然,记者在B38柜台前发现了这样的广告:“网络营销、短信群发、短信卡、传真群发、商务资料、老板手机号”。一问,还真有这样的服务。
记者联系B38的小老板,表示有兴趣购买这套群发设备。不过20分钟,一位面带微笑、中等身材,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出现在记者面前。由于已到了收档时间,这位自称“吴经理”的小老板决定带记者到他“家”中去演示如何操作群发信息。
从金山大厦后门出来不远,“吴老板”带记者拐进新蔡屋围的小巷里。七拐八拐之后,“吴老板”在9坊30栋的门前停了下来,然后上楼,最后我们停在402室门前。
进门迎面就是一个用作办公室的客厅。客厅靠窗摆了两张办公桌,桌上各放了一台电脑。此外,桌上还有几个存放企业名单的资料夹。客厅里除了上述物件,就只剩两把椅子了。
亲手示范群发软件
说话间,“吴老板”已经坐在桌前打开电脑,用连线将电脑主机和手机连接起来,然后把自己的手机放在防盗网外的窗台,天线朝外。伴随着电脑主机风扇的“嗡嗡”声和鼠标熟练的点击声,屏幕上闪出了“短信金刚”短信群发软件的界面。又经过一连串的复杂设置,“吴老板”在软件上输入了记者的手机号码,并把事先编好的信息保存到发件箱。一声清脆的点击声后,记者手机里就出现了“香港六合彩玄机”字样的短信息。为能留住眼前的潜在客户,“吴老板”送给记者一份打印的“短信金刚使用方法”说明书,其中,有这样一行字:“可以输入号段如13808880000-1388889999,也可粘贴其他实际存在的号码。”“吴老板”告诉记者,这套短信群发软件需要800元。
神秘光盘“奇货”可居
“如果遇到空号或发给没用的人,岂不浪费钱?”“那还不容易?”“吴老板”马上亮出“绝活”:“我这儿有一套老板手机号码,只要粘贴到群发软件上,保证事半功倍!”
说着,他从一个光盘套里抽出一张银白色的刻录光盘,用电脑打开其中的一个文件夹,上面赫然显示出“老板手机号”的文件名。打开一看,几乎每个电子表格文件里都是密密麻麻的手机号码,有名有姓,有公司和家庭住址。“这里面有一个专门的文件夹,都是月话费超过2000元的大老板的资料,不仅可以用作发信息,还可以用里面的固定电话、地址群发传真和信件。”为能拉住眼前的“有心人”,他边讲解边用鼠标在表格上比划着。
正当记者用隐蔽的相机拍照时,警觉的“吴老板”突然停止了讲话,一动不动地盯着记者的手。好在记者的设备足够隐秘,数秒后话题又继续了下去。
“这些号码会不会是过期的?”
“一般不会,这些老板每天都有很多业务量,不会舍得换号的。”
“他们看广告打电话来买的,我都是500元一张出货,你们直接过来的就便宜些,300元卖给你。”
记者要求当面验证。“吴老板”马上用自己的手机拨通了名单上一个私营企业主的手机号,假模假样地以推销保险的身份与对方套话。电话拨通之后,对方一听是推销保险的,立即挂断了。吴老板随后继续向记者推荐他的群发“套餐”。除了软件、设备和手机号码光盘外,他还有专门用来群发的短信卡。这些短信卡都是从外省回收来的手机卡,为的是隐藏发信息者的身份,短信卡他卖35元一张,据他讲,每张可以发1500条信息。
揭秘
八万多人信息被转卖
记者从吴老板手中买下了神秘光盘,打开一看,记者大吃一惊。这上面竟然有32万多个没有人名、地址的手机号码,既有深圳本地的,也有外地手机号码;既有移动号码,也有联通号码。“老板手机号”(实际为公务员和商务人士,记者注)文件夹中,有名有姓有地址的手机号码有8万多个。
这意味着,大约有32万人有可能受到这些短信的骚扰,有8万多人的个人信息被转卖了。记者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名单中九成电话真实有效!
在拨通一位港资企业的老总谭先生的手机号码时,记者还没来得及说明来意,就听到对方激动得提高了八度的语调。“你们有完没完呀,怎么整天乱打别人手机呀!”记者马上说明来意,谭先生把电话交给了自己的法律顾问。对方解释,他的老板最近一个月来每天都会接到莫名其妙的电话,记者打进的电话已是当天第五个了,其中有卖飞机票的,也有推销保险的。谭先生不胜其烦,却又无可奈何。该法律顾问告诉记者,谭老板的手机号码在公司内部只有他和另一位经理两个人才知道,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外人会知道老板的手机号。
疑问
这份名单从何而来
这份名单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无从确切得知,但是,这个光盘内的一些蛛丝马迹颇让人回味。比如,在“深圳工商企业老板手机号(29954)”文件夹中,竟然还有各公司的注册日期和注册资金。光盘上的一些文件名起得非常直白。比如:“深圳房地产业主手机号20000个”、“高交会手机号”、“深圳有车人士手机号548个”、“fangchan”、“ALIBABA商业老板”、“事业老板”等字样。
一位做销售的刘女士在接到记者的求证电话后,告诉记者,ALIBABA网上的信息资源是共享透明的。她在这个网上注册后,也可以很轻易地看到别人的手机号码和公司地址。
此外,从文件的创建日期来看,整个文件夹的创建时间为2005年1月26日,而内部的文件创建时间最早为1997年1月10日,最新为2005年1月26日。
这张光盘上刻录的这些信息,既有手机运营商的,也有网站的,既有楼盘地址,也有企业内部通讯录,到底这些信息是如何流到市场的,这些信息与其文件名上提及的单位有何关联,本报记者还将继续跟踪。
我们总是怀着失望去回忆过去的希望,直到我们能BT的面对希望。直到遗忘。
blog:
http://blog.codelphi.com/fogbound
现在的
blo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