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124433
haitao
感觉有些矫情
----是以前那个梁晓声吗?


纸篓该由谁倒空

------------------------------------------
一只纸篓——在教室门口,也在讲台边上,里面装满了各类零食的包装袋。
  将纸篓倒空,来回一分钟几十步路的事。“哪位同学去把纸篓倒一下啊?”我确信只要我这么说了,立刻会有人去做。但我选择了自己默默去倒空纸篓。有点儿以身作则的意思。我“作则”了两次;第三次还打算那么去做的,有一名同学替我去做了。他回到教室后对我说:“老师,有校工应该做这件事,下次告诉她就行。”
  我反问:“有那种必要么?”立刻有同学回答:“有。如果我们总是替她做,她自己的工作责任心不是会慢慢松懈了吗?”
  我不得不暗自承认,这话是有一定的思想方法的;尽管不那么符合我的思想方法。
  我又反问:“是不是有一条纪律规定,不允许带着吃的东西进入教室啊?”答曰:“有。但那纸篓不是就成了多余之物?”
----纸篓只是装食物包装和残余的?顾名思义都是:装废纸的啦

  于是第三种看法产生了:“其实那一条纪律也应该改变一下,改成允许带着吃的东西进入教室,但不允许在老师开始讲课的时候还继续吃。”“对,这样的纪律更人性化,对学生具有体恤心。”
----需要这条纪律吗?应该早有纪律规定不能作任何影响上课的事情的吧

  我说:“那不可能。大约任何一所大学的纪律,都不会明文规定那一种允许。”辩曰:“老师,如果不是因为作业太多太杂,课时排得太满,谁愿意匆匆带点儿吃的东西就来上课呢?”
----各类零食?与课时排得太满、匆匆带点儿吃的东西就来上课,相干吗?

  于是,话题进一步引申开来了,而且变得具有超乎寻常的严肃性。
  由此我想,世上之事,原本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只要那件事并不关乎什么重大原则和立场——比如一只纸篓究竟该由谁去把它倒空。这样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随自己的意愿选一种做法。只要心平气和地倾听,我们还会听到不少对我们自己的思想方法大有裨益的观点。那些观点与我们自己一贯对世事的看法也许对立,却正可教育我们———一个和谐的社会,首先应是一个包容对世事的多元看法合理存在的社会。不包容,则遑论多元?不多元,则遑论和谐?(摘自3月31日《广州日报》作者梁晓声)
我的blog:http://szhaitao.blog.hexun.com & http://www.hoolee.com/user/haitao
--以上均为泛泛之谈--
不尽牛人滚滚来,无边硬伤纷纷现 人在江湖(出来的),哪能不挨刀(总归是要的)
网络对话,歧义纷生;你以为明白了对方的话,其实呢?

您所在的IP暂时不能使用低版本的QQ,请到:http://im.qq.com/下载安装最新版的QQ,感谢您对QQ的支持和使用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