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443] 2005-04-10 02:44:48
李津逵认为:“城中村只会位移不会消失”
郑丽虹 2005/04/10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专家李津逵认为,城中村问题应通过管理而非拆建来解决
“任何大都市都必须有低成本生活区,深圳也需要城中村这种低成本生活区。”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经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李津逵昨天在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一场论坛演讲中认为,城中村是一座城市现实需要的产物,对“城中村问题”应通过管理来解决,而不是拆建。
李津逵认为,城中村是城市出现之前本地农民村落、城市建设中本地农民就地集中的安置区,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逐渐成为了原居民面对中低收入者的廉租屋区,“为城市提供了足够的廉租房”。李津逵表示,作为失地农民安置区和城市廉租屋区的城中村,是历史的产物,是经济发展初级阶段里,政府没有足够资金和就业安置能力,没有充分顾及廉租屋市场巨大需求的情况下,农民集体发挥积极性,与政府共建城市的产物。
李津逵认为,从深圳效益的角度来考量,城中村的存在关乎这座城市的营商成本,所有大城市都必须有低成本生活区,很多国际都市都有城中村,如果低收入者住不到低成本生活区,会使城市营商成本总体提高,而目前居住在城中村的工厂工人、保安、送水工、清洁工等中低收入阶层只有能力选择居住城中村,而城市离不开“城中村人”的劳动。在谈到目前在深圳进行的城中村改造时李津逵表示,当渔农村改造后,原来住在渔农村的低收入者正向尚未改造的皇岗村转移,因为他们还是只能住得起握手楼。“我的结论是,作为低成本生活区的城中村只会位移,不会消失。”
那么,对于城中村内的卫生差、治安差、公共基础设施不足、通风采光不足等“城中村问题”该如何解决?在城中村有存在的现实需要的观点前提下,李津逵谈到,这些“城中村问题”的解决应通过管理来解决,而不该通过拆建来解决。
李津逵认为,政府与其耗巨资去拆建城中村,不如加强管理,“福田区最近提出拿出300亿彻底改造区内城中村,而我认为这300亿投到其它地方更有效益。”
李津逵建议深圳学习巴塞罗那的旧城改造经验,“巴塞罗那用的是‘针灸法’,它不在于切除哪个器官,而是在城市的一个个点上扎穴,从而激活整个城市机体”。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