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司不是我的家”的几点想法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2
src=UploadFiles/20041124202913318.bmp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关于“家”
当中国在努力争取以被国际承认是市场经济国家时,很多在企业上班的人还未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与公司的关系已经发生了质变。在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为驱动、以资本为主义的企业中,公司与员工的关系,不是“家”的关系,不是股东关系,不是企业“主人翁当家作主”的关系,是雇佣关系、是为了创造最大剩余价值的雇佣关系。以前为了刺激员工生产积极性所宣传的“公司是我家,幸福靠大家”,现在看来,便有了些许冷冷的、讽刺的味道。
要彻底认清这一点,不容易;做为一个IT人,更不容易。
比尔盖茨、乔布斯、王选、施光南这些开创时代的HERO,微软、SUN、IBM、HP、YAHOO、联想、方正、网易、新浪、搜狐等IT弄潮企业,一个个在眼前闪过,10年了,工作十年了,接触的许许多多的人、同事、朋友,在脑海中浮现。以为可以随着IT业一起成长,以为可以几个兄弟联手打天下,以为可以随着公司一起发展壮大,以为自己可以。。。。。。,所有的梦想,所有的以为,都随着IT公司委缩、裁员、人员离职归于平静,剩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残酷得如同冬夜映雪的月光,冷冷地洒满了一地。
“千万不要把公司当作家”,是一篇网文的感慨,是联想员工的总结,也是我的总结。
“员工和公司的关系,就是利益关系”,就是雇佣与被雇佣之间的关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投资者与劳动者之间的选择关系,没有谁可违反。明白这一点,竟花了我很久。
这种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国家要提高效率,要参与国际竞争,选择了市场与资本,效果是很明显,但不是每个人都准备好了。“剥削与被剥削”?很有点刺耳,很赤裸裸,也很无奈。自己是被剥削,但还是比较自愿的。谁叫自己要生存呢?谁叫你没钱呢?毕竟自己生活水平还是在被剥削中提高着。
有几句精辟的话可形容这种关系,生产性行业“干多少活给多少钱”,服务性行业为“给多少钱干多少活”;脑力劳动者“干多少活要多少钱”,管理者“什么岗位给什么钱”,权责是“担什么责任给什么钱”。呵呵,关系都钱化了。
“以企业为家”、“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那是以前的宣传。你以为你是公司的主人翁吗?你持股了吗?你是公司的股东吗?没有股票?主人翁精神怎么体现?啊?啊!
在完善的市场机制下,公司、员工被选择与反选择。市场选择公司,公司选择员工,员工选择公司。公司与员工的关系,是短期的雇佣合作关系,有赤裸裸的,也有用糖衣包装的、用鲜花铺垫的,但糖衣和鲜花的成本总是要回收的。
在这种关系下,公司、员工如能取得基本期望收益,则谋取进一步发展。如果意趣相投,条件许可,则关系继续,否则就会中止。
别指望你与公司是股东关系,除非你与人合伙开公司,做老板;除非你巨牛逼,做到公司的高管。公司为了拉拢你,给你一点股份。但这些人,很多吗?
别指望公司是你家。别指望公司会包你一生,别指望你会为公司服务一辈子。公司能存在50年吗?很少吧?
公司不是我的家,那里才是我的家?家在人的心里,家是一种感觉。公司,只有关系;公司,是你卖艺和炼兵的地方。
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了;产权,越来越明晰了;雇佣关系,越来越明确了;人才制造,越来越生产线化了;你我,就越来越象机器产品了。
谁对你负责?
谁该对你负责?国家、社会、公司、父母?还是你自己?
只能是你自己!!!
很简单,你自己都不替自己负责,谁替你负责?你自己都不为你的前途着想,谁为你的前途着想?你自己都不关心你的事,谁关心你的事?
你自己的能力不足?你自己的资源不够?谁会什么方面能力都很好,谁会什么时候资源都很充足?
你指望公司?市场经济下,公司尚不能自保,又怎指望它保你?
你指望父母?有那个父母可负责子女一辈子?
你指望社会?你指望国家?那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下岗工人?那为什么有50%的大学生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为自己负责,尽你所能,你才不后悔。在公司,在企业,你是为自己干活,不是为别人;你不是为公司,公司不是你的家。
在公司中你能保留的是你完成的事、积累的经验,是你下一步的基础;你播下的是种子别人对你的肯定,你的风格、你的形象、你的能力、你的为人和品德,并在此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人际关系和信心,终有一天会获得丰收。
变化与风险
古人云,“一切皆流”;市场在变化,公司要生存发展,个人也要生存发展。公司变化,注资、裁员、流动、重组,如家常便饭,如走马灯,不再有椎心之痛,不再静止地看待它。
军队这个集体,最有凝聚力、最有管理效率,军队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企业变动、员工变动也如流水。相逢即是有缘,好好共事一段时光。
应对政策变化,公司率先转变,已不是“家”,员工还未转变,把公司当家。这种应对差异引发了 “公司不是我的家” 的感慨,反映出更深层的教育与市场之间的矛盾。某些人以为联想这个大企是市场中屹立的保垒,但随着大裁员其幻想最终破灭了。
冷眼看,市场经济大潮将原附着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职能冲得完全分离,只剩下纯粹的经济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企业在经济职能上的修炼将越来越炉火纯青,甚至于走向另一极端。现在社会上已经有人呼吁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并要落实到制度上和法律上。
关于错误
联想大裁员中有个很核心的问题,就是错误的责任问题:“领导犯下的错,只有我们普通员工来承担”。很悲情的一句话。
任何人都会犯错,没有人会否认这一点。自己犯错,自己承担;领导犯错,领导承担,为什么要员工承担?为什么不呢?毛泽东犯错,文化大革命十年,谁来承担后果,还不是老百姓来承担后果?
我想,要想不再犯这种错,唯一的方向就是改革决策机制,让员工参与到决策中来。杨元庆 说“希望这一次调整给联想带来10年的好运气”,把联想的未来寄托于运气,说明决策机制上并不成熟,观念上还要改进。
至于2001年联想错误的产生根源,有全球性的大气候的因素,也有主观的英雄主义的因素;有事态发展太快的因素,也有妄动唯心的因素;有认识局限的因素,也有实践不足、矛盾发展未尽现其特点的因素。互联网的泡沫虽然破灭了,但还是有收获的,只是学费未免也太过昂贵了些。
交过学费的你我,后面的路将走得更加平稳。
重塑自我
针对于个人的不良跳槽,上海市采用劳动手册来规范。用工单位要看上家单位的用人评价,评价的权在用人单位手上。劳动手册已演变为个人诚信的一个记录。同样地,对于企业诚信,是否也可记录其诚信呢?评估者可以是企业的员工、客户、管理机构等。这也是诚信量化的一个思路。
市场经济大潮不可避免,在这个机制下的你我也只有接受它、面对它、驾驭它,在历练的过程中更加理性与成熟,把自己当做经济社会中的基体,培训自己,提高自己的剩余价值,要求更多的薪资和机会,努力做好该自己负责的每一件事,为自己也为公司干活,为自己挣取Money、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和信用――信心的用途
http://wangzw.wordpress.com/
个性化台历、日历制作
http://shop33697570.tao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