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154374
ycm0263: 刚才吃午饭时翻了一下今早送过来的羊城晚报,又看到贫困家庭送子女读大学的问题了。
不过主人公比较幸运,终于算是熬出头了。他的压力本来就比小春玲家的压力要小一些,家境相比小春玲的家境也要好一些,但是咬紧牙关供家里人读书,希望将来这个家庭能有翻身之日的想法是一样的。小春玲的家庭,其实就是这个家庭的“加强版”。

文章似乎有点时间上的错误,不知道是怎么算时间的,说是“如今,一生劳碌辛苦的朱犬海感到最欣慰的是,三个子女都很懂事,读书认真成绩好;平时一回到家里,都争着帮家里干家务,干农活,感激父母对他们的爱。”下面又提到“1996年朱犬海大女儿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但他肩上的担子并没有减轻。这一年,他的二女儿又考上了惠州大学本科。”,下面还有“2003年,朱犬海的小儿子又考上了广东模具学院”

“朱犬海供孩子上大学的道理很简单:从前他吃尽了没文化苦头,就是勒紧裤带也要送孩子上大学。”
“朱犬海还说,从前他因家庭贫困而没有机会多读书,吃尽了没有知识的苦头。现在生活条件还算不上太好,但靠着种菜还是有些收入,这样的条件比起从前要好多了。他要让三个子女都上大学,多学文化知识,不能让他们重走自己的老路。”
主人公至今还住着泥砖房,竟然也供 3 个孩子读大学,不知道有没有人会说是那 3 个孩子的阴谋,或者说是老父在算计 3 个孩子将来能给他回报。

在另一条新闻里还看到一个母亲对节俭的父亲不断帮助乡下的穷亲戚穷老乡不断发生争执,儿子这样劝慰她:“妈妈您文化高,那我就来打个比方吧。我觉得父亲是在用爱心建一座桥,桥的这头连着乡亲,桥的那头连着这个家。对他而言,桥两头都是亲人,如果硬要他与其中的一方划清界线,那就等于炸毁这座桥。桥没有了,我们又要绕多少弯路才能到达彼岸呢?”
母亲不理解:“搭这样的桥,只有方便那些村里人整天盼着、想着到城里来,不断地骚扰这个家,桥这头的事就不要管了吗?”“父亲肯定会管。就好像中央搞西部大开发,只不过是政策倾斜面有所不同而已。当然实施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合理,但只要是为这个家族的振兴,为桥两岸未来的繁荣,就不存在不合理的成分。
母亲沉默了。也许我这话是过多站在了父亲和乡亲的立场,而在内心深处,我更欣赏父爱这座桥。尽管在浮华都市,这样的桥早已凤毛麟角,仅存的极少数也因年久失修,在人情世故的风雨飘摇中苦苦支撑,但只要每一个耐心在桥上走过、感受过的人,都会看到、感受那一份超越血缘的广博之爱,这种爱会令每个过桥人感动一生。

想拍砖就拍砖吧。上一个星期,各条街道、各个区送来的报告有数百份,这一个星期会有更多的报告来,偶已经无力去处理更多的事情。这些报告之中,父母或是小女儿小儿子为了供大哥大姐们读书而做出牺牲的例子屡见不鲜,但是都集中在农村户口的人身上,城市户口的例子只见过几个。这些都是真真实实发生在现在的广州的事。靠读书来实现鲤鱼跃龙门的想法,在农村或是偏僻贫穷的地方几乎可以说是一条准则,比城市人的愿望要强烈得多。现在的社会是否已经达到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农村和很多偏僻地方跟大城市的生活有多大差距,大家心中有数吧(别拿顺德这一类特例来说事)。很多贫困的农村家庭,在不能指望得到政府或是外界的大力支持的时候,为了以后的生活,不得不选择一些偶们不喜欢、甚至是悲惨的路。你们可以认为那是算计。但他们认可这种“算计”。套用一句上面的话:“当然实施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合理,但只要是为这个家族的振兴,为桥两岸未来的繁荣,就不存在不合理的成分。

由于城市跟农村之间的众所周之的差距,为了实现同样的目标,农村人要比城市人多付出很多代价,其中就有很多城市人眼里不可思议的血泪代价。如果偶的家庭也是处于那种境况,需要的时候,偶也会无怨无悔的选择那条路,除了亲情外,其中肯定还会有希望大哥将来能让这个家庭翻身的期望。如果偶哥在有机会继续读时选择放弃,偶一定不答应。为了这个期望,为了这个家,偶认了。如果偶是做大哥的,偶恐怕也会选择这条路。为了这个家庭,现在小妹受苦,偶带着对小妹的愧疚,带着将来能让这个家庭翻身的希望,努力读书,将来振兴家族,尤其是要给小妹加倍的幸福。当然了,不能让小妹走到卖血那一步。这是整个家庭(包括当事人)的决定。前期的牺牲带来后来整个家庭的幸福,总比前期不愿意作牺牲以后一家人马马虎虎的生活着要强。前几年流行过一段时间的企业内的合作训练(或许现在也流行,偶近来没留意过),蹲在下面被人踩的人为什么愿意被人踩?因为他知道只有另一个人上去后才能把他拉上去。要是两个人都不愿意被人踩,结果就是两个人都爬不上去。这个道理,并非只有在企业里才说得通,当家庭面对那样的困境的时候,同样需要这种牺牲、这种合作。

再说一下那个焦点“卖血”,现在大家都抓着“卖血”不放,说得似乎是大哥们逼她卖血来供自己读书。应该说明一下的是:头两次卖血,家里并不知道,不能说是哥哥们逼她,倒是家里知道以后,继父决定卖掉一块老宅地基,爷爷奶奶也决定把他们准备打寿棺的三棵大杨树卖掉,凑齐了学费,而不是要她再次去卖血。知道在农村里卖老宅地基、卖打寿棺的树是什么概念吗?至于第三次卖血,偶实在没能从文章中看出哪里有说是大哥们逼她去的。偶只看到了“为了给四哥多筹点钱买学习资料,1998年 8月的一天,小春玲又一次想到了卖血。”大哥们或是家里有人知道的话,肯定也不会愿意让她去。只怕家里人是在她出事之后才知道她去卖了第 3 次血。小春玲为什么会做这样的“蠢事”,就是因为这个家庭给了她真真切切的关爱,没有认着她那外来女的身份,真真正正把她当成了家庭的一份子,对她疼爱有加,而不是利用,更不是阴谋。

OVER!!!
╭∩╮(︶︿︶)╭∩╮ ╭∩╮( ̄ε  ̄")╭∩╮ ╭∩╮ ( ̄0  ̄")╭∩╮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