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157448
furnace
北京告别韬光养晦之后 ZT
北京告别韬光养晦之后

2005年07月01日 09:54
■刘斯路 资深评论员

中国收购美国的跨国石油公司,这可以认为是北京告别韬光养晦的经济领域的标志。中国在邓小平的韬光养晦的战略和策略指导下,经过近20年的埋头苦干,已令全世界刮目相看。邓小平的这一丰功伟绩无可争议地载入历史史册。如今,胡锦涛时代,中国告别韬光养晦似乎也是无可争议的,就算北京想躲也躲不过。问题是,经历过长期的韬光养晦,北京有没有足够的准备与全球各强进行正面的角力和竞争。

中国告别韬光养晦,在政治领域的突出标志,是以强硬的姿态处理中日关系,凡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毫不退让,毫不含糊,甚至铁娘子就是不见小泉拂袖而去。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中国不再骑墙,明确表示对急于求成的日本等国“入常”方案投反对票,北京实际上放弃了“不出头”的策略,成为了“反对派”的领袖。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是否是中国告别韬光养晦的标志,可能会有争论,但是这一消息震撼了全球,则是不争的。美国的经济界注视这一消息,美国的政客对这一消息尤为敏感,美国政府甚至要介入这一商业活动。美国种种的敏感行为,使大陆的百姓觉得“美国大哥”的神经怎么这么脆弱。

确实,这项收购,怎么看也不是一项单纯的商业行为,分分钟可以上到国家行为层面。因为,中海油出价185亿美元,这个数额之钜,不仅表现在比美国石油财团雪佛龙的出价164亿美元,多出21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使人回想起中国在执行邓小平韬光养晦之初,全国的外汇储备还没有这么多,而超出雪佛龙的溢价部分则是比现在中国西部一些省份的年财政收入多得多。中海油不计成本,不计亏蚀,志在必得的样子,当然要触动“中国威胁论者”的神经。如果中国的石油头头也像犹太人一样,斤斤计较,慎重出价,讨价还价,也许人家的反应没有那么大。仅此,是不是就表明中国经济界告别韬光养晦准备不足呢?

中国发展,能源成为了重要的瓶颈,这从胡锦涛组织政治局集体学习讨论能源问题和发展节约型经济可见。事实上,中海油也是打着国家要求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旗号去作海外并购。但是,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战略企图,暴露无遗。一般商人谈判都知道,越想要的东西越要装出不在乎的样子,中国有没有必要把自己的能源问题渲染成危机呢?这是否也是准备不足的表现呢?

中海油本身规模不大,经营历史很短,有没有能力管理优尼科这样的跨国公司,也是一个疑问。中海油就算收购了优尼科,但对于该公司在美国的本土油田的管理必然受到美国政治和劳工法例的掣肘。中海油承诺,美国的油只卖给美国市场,并且不裁员,以吸引卖方,但无形中一开始就为自己经营设限。那这样,如收购成功后还不如将这部分卖掉。总之,就算告别韬光养晦,也不要毛躁,“走出去”的开头,宁愿慢一些,好过狮子开大口。 (原载于香港文汇报)
I don't mind if you r FAT.
I don't mind if you r UGLY.
I don't mind if you ACT CUTE.
But I can't STAND if you r FAT, UGLY and still ACT CUTE.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