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能凝聚深圳吗?
--------------------------------------------------------------------------------
● 李气虹(广州特派员)
去年8月14日,中国足协杯半决赛第二回合,深圳健力宝队主场与山东鲁能队战成3比3。由于双方首回合成绩为1比1,鲁能队因客场进球多而晋级。
开赛前,拥有3万3000个座位的深圳市体育场几近满座,场外停车困难,一反中国国内职业足球赛上座率不佳的常态,深圳球迷展现出对主队的热烈支持……
健力宝队虽在足协杯失意,11月24日却在中国超级联赛提前两轮登上冠军宝座。该队是在背负着6000万元(人民币,下同,约1200万新元)债务、拖欠球员八个月工资的背景下,夺得锦标。
健力宝队与同城的甲级联赛球队科健同样受财务危机困扰,是整个中国职业足球入不敷出的真实写照。企业每年投入5000万元甚至上亿元,但门票、广告、电视转播的收益却只有1000万元左右。
虽然如此,由于足球是一项能凝聚群体意识的运动项目,中共深圳市委和市政府十分关注深圳足球俱乐部经营权的转让。
2002年,当健力宝集团准备向平安集团收购深圳队时,当时的市长(现任山西省长)于幼军就表示:转让一事必须尊重深圳球迷,易主的前提是“深圳”两个字不能改掉,球队的主场和训练基地必须在深圳。
曾经发表文章《深圳,你被谁抛弃》而获得于幼军接见的金融分析研究员呙中校认为,要培育深圳的大文化,就不能忽视足球作为城市精神象征和城市文化载体的功能。
“无论来自哪里?大家一谈足球,便是深圳足球支持者;无论来多久,大家一上球场都会为深圳足球呐喊助威,即使对方球队来自自己的老家。”
“深圳人对深圳足球的认同,虽有部分出自对足球的喜爱,更多是因为足球成了在异乡的精神归宿,是增强城市认同感和凝聚力的最好工具。”
健力宝队长李玮峰
获选深圳政协委员
正因为足球的社会影响力,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队长、健力宝队队长李玮峰,最近获选为深圳市政治协商会议委员。
不具足球冠军文化底蕴
从吉林到深圳工作的研究员李润田认为,深圳虽然对外来人口比较包容,但不像大连和上海具有足球冠军的文化底蕴。
“在体育场内可以感受到球迷的热情,人们也觉得自己属于深圳的一分子;但走出了体育场,大家就各忙各的,这或许与深圳经济发达有关系。”
“反观足球已经成为大连的城市象征,大连市政府有专职的副市长来负责推动足球发展。如果大连实德队夺冠,整个大连市会狂欢庆祝。”
深圳目前总人口已达1071万,但只有165万人拥有深圳户口(永久居民资格),其余906万人属于流动人口(约占全市实际人口的85%),不能永久性居留。
李润田说:“深圳球迷有来自中产阶层,也有社会底层的外来打工仔。许多人会说自己‘从深圳来’或‘我在深圳工作’,但说‘我是深圳人’的不多。深圳人连自己的城市身份都难以认同,又如何要求他们认同深圳队?”
缺乏性格鲜明城市风格
深圳在1979年被选为最早的四个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其中一个使命就是要“复制香港”,因此城市建设长期以仿效香港为主,缺乏性格鲜明的城市风格。
为了确保回归后的香港继续繁荣稳定,深圳南面的中港边界及与惠州、东莞划分开来的二线关,既保障了香港的安全,也清楚地分隔出深圳的行政区域,照理应该更容易确立一种“特区意识”。
而且,深圳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居大陆城市榜首,更能提升深圳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深圳市政府去年确立了“文化立市”的战略目标,不仅仅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新的支柱产业,其实也希望形塑深圳的文化认同。
新移民难产生文化认同
不过深圳文化研究者普遍认为,要使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移民对深圳产生文化认同,是很困难的事情。
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杨立青认为,对新兴移民城市而言,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并不能解决心理归属(价值观、思想)问题,不能完全缓解深圳人的文化焦虑和认同危机。
中国目前的户籍制度,也严格限制了外来人口取得深圳户口。即便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学历专业人才,在2002年3月1日改领人才居住证之前,也曾经使用与普通劳工相同的劳务暂住证和劳务工就业证,影响了他们对深圳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至于低技术工人就更难取得深圳居留权,即便他们已住了几年,仍然是这座城市的边缘人和观望者。杨立青指出,这种“存在而不属于”的尴尬身份,使外来民工对深圳既爱且恨。
普通话超越粤语
另一方面,深圳新移民来自五湖四海,普通话(华语)因此超越粤语,成为这座广东省副省级城市里的强势语言。
有学者因此认为,深圳的城市文化特点与岭南文化系统较疏远,更接近北方文化,较难获得广东人的认同。就像深圳健力宝队中的广东本土球员只有两三名,使广东足球界人士对该队夺得中超联赛冠军,并不感到特别兴奋。
现阶段,在深圳生活的人们还没形成清晰的集体认同。这不是一场90分钟的足球赛所能改变,也不是一座奖杯所能支撑起来。它需要更长远的时间,作为这股凝聚力的黏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