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497] 2005-08-21 12:43:47
爱国教育在香港居然被指“洗脑”,可悲的香港同胞啊!
戴庆成(香港通讯)
香港回归中国八年来,为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港府及一些亲北京团体先后推出许多国民教育活动。最近,港府更首次与驻港解放军合作,举办青少年军训夏令营,向学生灌输国家意识。这些形形色色的“洗脑”活动,在香港社会引起了不少争议。
创校至今已有36年的香港油麻地天主教小学,每年的七一回归日,都会成为传媒采访目标。因为它是香港少有会在校内升国旗唱国歌,让校内外家长师生一同重新确认自己中国人身份的一所小学。
除了七一回归日及国庆日外,该校平日也经常举办中国大陆游学团,让学生与中国大陆学生交流,学习普通话。
值得深思的是,油麻地天主教小学是一所天主教会学校。众所周知,天主教香港区主教陈日君一向与港府及北京政府不咬弦,不支持当局向学生灌输国民意识。
不过,在该校任教普通话的张老师却认为,学校有责任教导学生认识中国文化、历史、地理及经贸形势,了解国情及感受爱国之情。
她说:“无论在经济或政治上,香港与中国大陆现在已经分不开了。如果十多二十年后,学生长大出来社会工作时,才去培养学生爱国情就太迟了。”
青少年国民教育不足
油麻地天主教小学致力推动国民教育的情况,从另一个角度看,正好反映出香港青少年国民教育的不足。
根据早前香港公民教育委员会公布的一项调查发现,虽然逾73%受访港人以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但只有19%认为自己是“中国的香港人”。
有分析认为,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相当部分港人在上世纪中国处于动乱的岁月偷渡来香港,不少人把香港当作移民美、加、澳等国的“中转站”,乃造成目前部分香港人坚持本土意识,对国家利益观念十分薄弱的局面。这种现像在年轻一代尤为严重。
事实上,有评论指2003年港府推出23条立法时,正是这种观念导致大批港人上街游行。当时更有报章语带讽刺地说:“香港爱国教育严重不足,导致在政府小学中,竟然有老师在美术课中教学生制作反23宣传物件,公然反对政府。”
其后,港府及许多亲北京团体开始意识到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增加举办认识中国国情活动的次数。在今年暑假,港府更首次与驻港解放军合作,举办青少年军训夏令营,向逾百名学生灌输国家意识。
现年22岁的香港岭南大学学生张葆葆,今年8月份就参加了由亲北京团体福建同乡会举办的一个交流团,前往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江西参观,接受“洗脑”。
虽然如此,张葆葆说,以前读中学时,很少机会返回中国大陆考察,以至连中国国歌都不会唱,这些活动正好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中国的机会,她支持当局多举办同类型的活动。
不过,她的同学郭雅云则持不同看法。她说,爱国是天生和自然流露的情感,毋须鼓吹。“爱国的情感必须基于理性认识,否则容易沦为盲目躁动的情绪。”
张老师则批评,港府表面上很支持国民教育,但实际运作却一团糟。“你看今天香港的中学课程,初中的中史科被拆皮拆骨,高中理科班则‘例牌’(照例)不念中国历史,大学入学试选考中史只剩下3000多人;4年后的新高中课程,中国历史科又要被切割,这种不重视历史的做法怎叫学生学习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