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330] 2005-09-27 01:59:30
农村精神贫困更值得关注
------------------------------------------
《瞭望东方周刊》第38期刊登高一飞的文章说,贫困学子们的故事常常令人动容。在贵州山区志愿支教的徐本禹在他的报告中提到一个叫龙菊的学生,发现她“家徒四壁,除了一个柜子和一个盛放衣服的箱子外再没有其他任何的家具。由于家里没有桌子,龙菊写作业只能趴在床上”。
我也是出生于农村,看了这些感人的描述以后,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在农村,钢筋水泥可能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但是,农村有的是石头泥巴,文章中所描述的都是山区农村,还有林木,难道就不能靠自己的劳动垒起一道挡风的墙、做一张学生做作业的桌子或者椅子?
文章说,因长期在农村生活,我经常可以看到:很多闲来无事的乡亲们,宁愿打牌睡觉,也不会想到在房前屋后栽树种草;有的已经富裕,可是在子女初中毕业后就迫不及待地将他们送到城市打工。这些问题不是简单地能用物质上的穷所概括的。
80年前,中国乡村教育之父晏阳初说,“中国真正最大之富源不是煤,也不是铁,而是三万万以上不知不觉的农民……”他主张“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穷,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80年前的“四大教育”的任务,现在我们也还远远没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