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463] 2004-09-04 14:20:43
今天版主同志在论坛视察工作期间,兴致勃勃地删除了大量水帖后,欣然原创一帖《XXX》。这帖记叙了版主创作的宿愿,原创的时间,动笔的心路,并描绘了版主写帖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弥漫着版主的过人才气。文笔流畅,语词优美,情致遥深,句式长短相兼,参差错落,整饬中含有变化;节奏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典雅庄丽,构成一个完整而厚重的艺术空间。
首帖起句,入手擒题,就景生发,信手拈来,自然入妙,令读者看来,如远眺云山相接,千峰竟秀,不次于群仙之都,竟意为天上都会。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ID望帖兴叹,象版主这等功夫,最高最快最强最紧的,真是顶峰中的顶峰。
然后版主移步换景,目光东移,其后段落似从天外飞来,峻峭高耸,气魄雄伟。主题突出,周围诸文簇拥,俨若一朵莲花仰天怒放。置身文章之中,大有顶天立地之感。看至此处,见字海翻滚,奇句林立,众章争妍,重节叠障,时隐时现,才始信首帖是天下最强、最紧、最要赞的帖。主帖可名始信帖 —— 始信人间有如此强帖。版主巧妙采集生活素材,化用成帖,象流水淌泻,舒卷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版主随后突发奇想,想寄万里蓝天,握住这如椽大笔来书写这天下强帖,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神思壮采。版主从空际着笔,虚实兼而有之,所谓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此帖有一种自然流走之势,想象雄奇,直抒胸意,信手拈来,妙趣天成,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飘逸豪迈之气。主帖中的“的地得”字,从不用于古文言文中,这里把它融入古文中却比较少见,也非常别致。它不仅使前两段和后两段脉络贯通,而且具有启承转合之功用,给强帖开创了相当的虚拟想象空间。
最后一段是全诗的高潮处,不仅描绘了壮丽景象,而且使全帖的主题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是本帖一大盛景,我们得而观之,是我们网民最感幸运的事。我今天不仅如愿登录了论坛,还看到难见的千古强帖,无比欣慰,满眼光明,对国家民族的中兴充满希望。气象峥嵘,景象宏阔,突兀高远,酣畅淋漓,潇洒出尘。在全诗来说,有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这犹如一首壮丽的交响乐曲。此情此景,象征着蒸蒸日上的中国,这与版主的理想和身份妙合无垠,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版主对祖国秀美河山的热爱之情,而且还流露出作者对祖国的未来有着美好的希冀和憧憬。 ”
全帖景象繁多,版主随兴挥洒,但潜气内转,神气贯注,脉络贯通,极尽回环错综之致,浑成自然之妙,平仄转换,以“cao kao”押韵,抑扬顿挫,一气哈成,有宫商之声,角徵之调情景理俱佳。
本帖写景状物几乎不露声色,用语平常,自然入妙,务于字外着力,看似平易,实则运笔千钧,举重若轻,而后蓄势待发,引而未发,达到不得不发的境地,最后一句顺势托出,一笔作颂,一笔作收,流吐毫不费力,不尽之意,仍在妙处。帖的后两句流走飞动,神采飞扬,而又不失浅近。 平易流畅,精炼华美,充分显现出版主高度艺术才能。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主帖的成功在于语言的熔铸和运用,版主运用惯常的一些写作手法,不落俗套,以景写景,借以构筑其艺术图像,融化自然,了无痕迹,字字蒙络、雅健、高亢,如流水淌泻,舒卷自然,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疏朗古朴。 全帖几乎是句句抒情,词词讲理,抒情不露声色,寓情于景,讲理却无一染色,信手拈来,最后着一个句号,曲终奏雅,韵味无穷,极尽辉煌华美之致,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一个句号豪情如红日破云,喷薄涌泄,一泻千里,有吞吐宇宙之气象,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华赡情调。 全帖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艺术境界和政治涵义。
写帖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版主把这帖写得这样辉煌、壮丽、华美,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得这样淋漓酣畅、准确贴切,以追光蹑景之笔,抒写通天尽人之怀,这是非常难得的。版主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高级知识分子,他不但在治国、治党、删帖、封ID、封IP的理论和实践上都颇有建树,而且在繁忙的泡妞网恋活动中,尚能赋诗赏乐,堪为文坛仕林和学界百姓所称颂,其儒雅方正的领袖风范、学者风范由此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