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tao:
“楼价猛涨源自房源囤积” 四大建议打击炒房者
[阅读: 285] 2005-11-02 03:55:55
--看来深圳房价真的要涨了。。。
“楼价猛涨源自房源囤积” 四大建议打击炒房者
李斌 2005/11/02
深圳上涨的楼价正在损害城市竞争力!谨防房地产要挟深圳经济!深圳今年楼价上涨的局面,最近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警惕之声不绝于耳。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昨天召开新闻通报会,发布了该中心对深圳近期房地产市场走势情况的分析报告。
报告驳斥了“房荒论”观点,指出深圳楼价今年上涨的根源在于开发商囤积居奇。为平抑深圳房价,报告中还提出了购房首付比例提高至四成、蓄意囤积房源收回预售许可证等四项建议。
供应紧张假象人为造成
今年前三个季度,深圳商品住宅走出了均价上涨12.18%的离奇走势,远远超出了以往年均涨幅5%左右的局面。深圳人似乎被带到了房地产宏观调控前的上海,在“买涨不买跌”心理趋使下,纷纷入市。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为深圳市国土房产局下属研究机构,其对市场的判断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种“准官方”观点。该份报告在深圳楼市当前形势下适时推出,被业内人士判断为“山雨欲来风满楼”。
该中心在分析报告中指出,受利益驱使,一些开发商及代理机构仍采取各种隐蔽的手段违规销售、炒作、囤积房源、哄抬房价。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绝大多数开发商在取得预售许可证后,仅分批向市场推出部分房源,人为造成供应紧张的假象。这种做法不仅推动了炒作之风,也在客观给普通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深圳近期房价的快速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房荒论”宣传误导楼市
此外,个别专业机构和媒体对深圳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作出的不实分析和不实宣传也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报告中对深圳市场上近期流行的“房荒论”进行了批驳。报告指出,“近期在关于深圳房价上涨的讨论中,‘房荒’观点占据上风,甚至有媒体称,我市目前待售商品住宅仅余326万平方米。”
报告称,9月底以来,深圳商品住宅供应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10月当月,全市批准预售商品住宅109万平方米,远远高出近年来月均批准预售70余万平方米的平均数据。而在未来半年,市场总储备的待售商品住宅可以达到1100万平方米左右,高出半年市场需求总量450万平方米的一倍以上。因此,房地产市场供应充裕,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房荒”压力。
■四大建议抑房价
打击囤积土地
收回两年未动工土地
报告建议,加大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力度,切实制止囤积行为,对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征收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无条件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增加供给信心
明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保持在1.6平方公里
报告建议,在深圳明年的土地供应计划中,以增量供应和存量盘活相结合,特区内供应和特区外供应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适当增加房地产用地供应,尤其是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用地的供应,以缓解供应压力,并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王锋博士表示,根据他们的研究,明年深圳房地产用地供应保持在1.6平方公里左右的水平,其中特区内0.2平方公里;特区外两区合计1.4平方公里。
他还指出,明年如在特区内供应0.2平方公里普通住宅用地,加上城中村改造增加40万平方米住宅用地,再加上存量土地入市,明年特区内住宅用地供应完全可以达到100万平方米。尽管明年新增的房地产用地供应在两年后才能入市,但这一政策可对普通消费者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
扼制炒房行为
将首付比例提高至四成
报告建议,鉴于深圳特殊的人口结构,政府应考虑研究制定非深圳户籍人口购房的有关措施。王锋解释,这一建议的出发点并非针对扎根在深圳的非户籍人口,而主要是针对“外来的”炒房人群及资金。
报告还建议人民银行应采取更加严格的金融调控手段,提高购房首付比例,购买普通商品住房(建筑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下)首付比例为40%;非普通住宅为50%。以此提高炒作成本,打击炒作行为。
打击囤积房源
分期销售将被收回预售许可证
此项措施建议直指开发商及代理机构囤积居奇的炒房行为。该建议提出,应进一步保证房源信息的公开。开发企业与“小业主”签订的认购书或类似的购房文件应从主管部门的网上销售系统下载,而且双方一旦签署后,不得随意变更或撤消。
此外,已办理预售许可证的商品住宅必须全部上网公开销售,不得以分期推出的形式蓄意囤积房源,而一旦查实“囤积居奇”行为,主管部门将收回预售许可证。
同时,报告还建议政府应考虑采取积极措施制止目前盛行的“提前登记、集中开盘”的销售模式,避免人为造成房源紧张的假象哄抬房价。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