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整个香港,都完全缺乏危机感,香港快要完蛋了。
中评社香港11月22日电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政经评论员刘乃强今天撰文「大难临头不自知」,评析香港面对的困局。文章全文如下∶
很多朋友问我上周为什麽这麽生气。有些人颠倒黑白,有更多的人明知如此,继续做帮凶,眼看香港的民主事业,被自称为「民主派」的人又一次摧残,我很生气。我更生气的是,不但这些人,我们整个香港,都完全缺乏危机感,香港快要完蛋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港人都不在乎,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四个星期前,我在这里以大量无可争议的数字和事实,说明香港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将於不出五年之内,必死无疑 。这篇文章,在香港之外还引起一些震荡,但香港之内,则是「八风吹不动」。总而言之,过去十多年,香港在无谓的政治问题之上弄到人心浮动,固步自封,官员怕字当头,就这样内耗的白过了,死到临头还不知,还不肯直面真正的、实在的、迫切的问题,还要玩捆绑、玩否决、玩集体辞职。对「民主派」传媒和政客来说,经济不好大概是好事,因为不愁没有示威抗议骂政府的题目了。而政府长期麻木不仁,大概也是该骂的。
董建华时代的香港经济四大支柱,我已经在大家面前拆了物流和旅游这两根。
剩下来商贸服务和金融这两根,前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它的使用者随著香港经济活动北移,内部空洞化而在不断挥发。专业人士北上,在不同的理境中单独既难充分发挥作用,而且对本港就业一无帮助。结果很可能是能人都跑了,留在香港的大都是老朽平庸之辈。至於金融,除了上述分析很大部份同样有效之外,更重要的是这越来越是个政治市,中央给香港多少政策,而不给以上海为主的其他内地城市,决定了香港金融业未来发展的空间。
总的来说,香港不是纽约,因为中国不是美国。中国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是官本位。广东省要搞港口,香港就少了货源、多了竞争;中央不批QDII,香港就少了许多南来的「北水」。不说别的,因为外汇管制,香港到今天依然不敢明目张胆的吸引内资来港和投资移民。
我们千万不要相信洋教授鼓吹的「由香港制造」(made by Hong Kong) 代替「在香港制造」(made in Hong Kong) 的宏图美景。「由香港制造」,说穿了,就是站在老板立场,为香港经济空洞化涂脂抹粉。「在香港制造」说的是有血有肉、有就业、有税收的「本地生产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而「由香港制造」指的是对绝大部份市民和本地经济来说都是虚无飘渺,只对少数老板的口袋有意义的「国民生产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卖弄一下名词,大家就给他弄糊涂了。现实的看,「由香港制造」是到不见、摸不著、吃不饱、穿不暖的。
放眼望去,在二零一二年之前,香港难逃以下的几个经济劫数,这就是我不看好两年之後政经的发展的主要原因∶
1.香港的房地产小泡沫与美国的房地产超级大泡沫接近同时爆发。这大概会於二零零七年下半年出现,到时全球经济都会受严重影响,中国可以启动内需顶住,短期自力维持一定速度的增长,到时香港不可能不靠内地照顾。
2.香港的物流业和经贸服务业全面萎缩。我曾在这样预测,特区政府如不下定决心,香港这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将於三到五年之间急速萎靡 ,影响所及,正在衰退中的经贸服务业会加速灭亡。两者加起来,将制造起码三、四十万人失业。到时香港传统产业中,只剩金融和旅游,依靠中央政策,得以苟安。
3.香港人口到顶下降。港人目前每年在内地置业在三万五千个单位的规模,已经与在本地置业平分秋色。内地置业数字正在增加,而香港近年走的「三高政策」回头路,港人要经常往返内地,和过关日趋方便和便宜,使这趋势加快发展。我估计香港人口於五年之内到顶下降,到时香港除了面对人口老化的压力之外,还要面对类似美国於八十年代经历的「市中心败坏」(inner city decay) 的痛苦。到时大量港人不在香港工作和消费,政府税收下降,但在外港人一遇到困难,就自然回港享受福利。这种苦况,我可以保证,绝对不会逊於刚过去的通缩,而说不定会延续十年八载。
我们看看大家一般都看不起的邻居广东省吧。广东在改革开放之前,是一个贫穷落後的农业省。过去廿多年两位数字快速发展,一跃成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到今年上半年才刚被山东超越。而连续四年居「全国百强县」之首的顺德,最近也被江苏的昆山夺取了。客观来说,广东目前去势不错,出口才刚超过了台湾;下一个经济增长火车头是汽车和石化工业,正在转型,还未有发力,这一中途表现很正常。我们被别人赶过,就怨天尤人,人家不甘当老二,就发愤图强,马上促发了全省上下的危机感,省委和省政府趁「十一五规划」的制订,发出「自主创新」的决议。而就在此刻,官、学商正处於一个为期以月计的脑震荡过程中,努力筹谋献策,为广东省下一阶段经济发展谋出路。外界不知道,这热切的讨论,最近已悄悄地在港推开,不耻下问,移 就船,香港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参与有关讨论。而我们呢,大概还有个中兴有望的《策发会》吧┅
我们日常与广东的官、学、商头面人物交往,他们对香港十分熟悉,而且态度永远都是那麽虚心和好奇。而我们香港决策层当中,有多少人,甚至经常往返广东的人,对广东有多少认识?又对广东怀有多少求知欲?单从这方面的比较,谁有朝气、谁是破落户,已经最清楚不过。
可笑复可悲的是我们一些「民主派」议员们,最近一进入广东,马上就做了刘姥姥。他们虽然没有回乡证,多年没有接触过广东,但只要打开报纸、打开电视,总不至於如此「港灿」吧。这只能说是长期自我封闭的结果。更可笑和可悲的是,这些单一议题和自我封闭的阿怕阿婶们,受到客观事实冲击之後,马上一句「圈套」、「陷阱」,又带领一大堆信众快速回复自我封闭形态。
我记得「文革」期间,「四人帮」提倡「(火车)宁要社会主义误点,不要资本主义正点」;今天有些人宁要有普选的衰落,也不愿意暂时息争弄饭吃。我当年反「文革」,今天反民粹。历史是会重覆的,据说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闹剧。
我此刻作这番耸听的危言,这里声明,只不过为过去三篇文章作小结,绝对无意影响某些人游街的意欲、或者投票的方向。我不介意拉倒,不受要胁,反正不管结果如何,天是不会塌下的来的。我们过去已经浪费了十多年时间和错过了当中的大小机遇,也不争多浪费一个月。一个月之後,我们再心平气和的谈谈香港的危机和对策。
执行力=流程+计划+组织
把理想变成计划,
把计划变成步骤,
把步骤变成行动,
把行动变成成果。
好語說盡人必易之。規矩行盡人必繁之。福若受盡緣必孤。勢若使盡禍必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