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245621
haitao
(转贴)一个美丽诱人的陷阱(美国老太的故事):举债买房进退两难终日忧心
(转贴)一个美丽诱人的陷阱:举债买房进退两难终日忧心


美国老太的故事很好,很诱人,但我们生活在现实中,要分析清楚具体情况。合理制定自己
的买房计划和贷款计划,把贷款买房演绎成一个美丽的故事,不要让它变成一个美丽的陷
阱。

这个故事相信现在不知道的人已经很少了。大意如下:一个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的钱,在
临死的前一天终于攒够钱买了一栋房子,没来得及住漂亮的新房子就死了。而一个美国老太
太在年轻的时候贷款买了一栋房子,住了进去,每天工作还贷。直到临死的前一天她终于还
清了所有的贷款。

这个故事起源于何时我无从得知,只知道这个故事令无数的国人热血沸腾,开始反思中国人
传统的不该欠债的观点。一夜之间,借贷买房成为时尚,若有人出声提醒,不要欠太多钱,
透支未来是有危险的,则会被认为是落伍了,思想陈旧。

举债买房

我的男友就是上述贷款买房思想的坚决拥护者。我幼承家训,一直认同不该欠债观点。参加
工作之后,发现周围同事好友买房多为借贷购买(少数有钱人自然除外),似乎小日子过得也
不错。而看看自己的工资收入,攒钱买房遥遥无期,难道真要做故事中的中国老太太?我在
周围环境的熏陶之下,也逐渐认可了贷款买房模式。

去年四月,我们准备买房。我虽认同了贷款买房,但仍觉得不该借太多,鉴于我俩收入不
高,顺理成章地认为不该买太贵的房子。而男友对未来大有信心,坚持要买一栋贵房子,总
价43万(贵是相对当地情况而言的)。两人观点不一,其间争执不必细说,后来以我的让步为
结局。

开始买房。付两成首期9万,借贷34万,20年。算了利息,17万,足足是借款的一半,我俩
不吃不喝不养老小两年半的钱。这时我发现了上面那个故事的第一个问题:借钱是要利息
的,在故事中怎么不提?也就是说,买同样的一套房,中国老太要攒够43万,而美国老太要
赚60万才行。还是美国老太有钱啊。有人说了,把房子先买下来,它会涨价的嘛,过了20年
攒到43万也买不到这样的房了。好像说得也有道理。

接下来办各种手续。缴税,律师费,保险费,等等,共花了1万左右。手续费都要这么多!
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中美两国的税收制度是不一样的,故事中怎么不提?在中国房子买卖
均收重税,不必我多说,我的房子就要交6000多元。而美国支持消费,不但买房不交税,若
是贷款买的房,国家还要退所得税。而且买房后若又买更贵的房子,连卖房都免税。这里又
差了一笔钱。

每月的房贷管理费水电煤气等固定支出3300元,占了我俩收入的55%。加上买房时还有部分
首期是向别人借的,需要尽快归还,日子过得很紧张。去年7月,男友的妹妹没考上重点中
学,为了前途,花钱买了学位,男友寄了1000元支援。随后,男友的奶奶生病,花了一大笔
钱,男友又寄了1000元回家。而且刚开始时说病得很严重,估计要很多钱,一家人都发愁,
幸好病情很快好转了。但借朋友的钱一直还不上,羞愧啊。这时我又悲哀地发现了一个问
题:中美两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不一样的,故事中当然不会提。我们双方父母都是农民,没
有退休金,没有医疗保障,这只能是我们为人子女的责任。看来我们把生活看得太简单了,
学美国老太不容易啊。

去年10月29日,相信很多人对这个日子记忆深刻,国家加息了。大家不要笑我们,我们才知
道,原来和银行商量好了借钱,利率还会涨的!每月加了约50元,这还不可怕,最可怕的是
大家都在说,这次加息只是象征性的加一点,才刚进入加息周期呢。不知道美国老太从年轻
开始供房,到临死还清贷款的过程中,又经历了美国加息减息几个轮回,有没有心情忽上忽
下,终日忧心,为生活而发愁呢?

进退两难

我们供不起这套房啊,要卖了。我和男友历经痛苦的争吵、沟通,最终下了决心:做错事
了,要勇于改正,每天愁下一顿饭,怎么享受漂亮的新房?不是大家都说房子只会涨,买房
就有钱赚吗?出去一打听,加息了,人心惶惶,说房价要跌,房子不好卖了。也有人说,房
价还要上涨。众说纷纭,我等小百姓无分辨能力,只好先观望一段时间。反正银行霸王条
款,供房不到一年,不准卖房。也想过把房子租出去,我们再租个旧的,小的。但楼市泡
沫,大家都知道的,租金不足以养房啊。这种时候我也会无聊地想,不知道美国对还不起贷
款的人采取什么措施呢?听说是算破产,还不起的就算了。我们好像会收楼拍卖,还可能要
负法律责任。

在我们不安的等待观望中,等到了房贷的第二次加息。又加了0.2%。所幸我们不是向建行贷
款。相信向建行贷款的朋友,在建行宣布使用基准利率6.12%的那几天晚上,睡得不太好
吧?这次加息更坚定了我们卖房的决心。可是又有消息传出,上海的房价开始下跌了,国家
重锤出击打压房价,要把全国的房价都压下来。国家要为大局着想,像我们这样的,没办法
啊。听说美国的房市也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不知美国老太是否有过无力供房的困境,又是
怎样坚持到底的呢?

我们现在还在观望。新房租售两难,前路一片茫然。不知道除了观望,我们还能做什么。我
无意通过这篇文章否定什么,只是想给那些还没买房准备贷款买房的朋友们提个醒(尤其是
年轻气盛乐观的朋友):三思而后行啊。美国老太的故事很好,很诱人,但我们生活在现实
中,要分析清楚具体情况。先想清楚了,中美国情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不能照搬照套。再提
高警惕,这个故事可能是房地产开发商编好了到处传播的,他们的话你敢信几成呢?一定记
得要算好了自己的上老下小的负担,算好了自己的支出(一项一项莫漏)和收入(别总往高处
去想未来收入),合理制定自己的买房计划和贷款计划,把贷款买房演绎成一个美丽的故
事,不要让它变成一个美丽的陷阱。






美国是鼓励消费的国家,只要你在消费,你就相当于付了税,付税到了一定数量,就可以享
受到医疗,保险,养老等福利。就是说,你的福利来源于你年轻时所消费的税收,
这和中国的国情,现状完全不一样。
举债没有多一分福利,却增加了无穷的风险,还有房价的变化,银行的高额利息,通货臌胀
带来的风险,这些国家没一个相关的,退税或是别的政策降低你的风险,而全部由老百姓承
担。这种情况,有多少人敢举债呢???
我的blog:http://szhaitao.blog.hexun.com & http://www.hoolee.com/user/haitao
--以上均为泛泛之谈--
不尽牛人滚滚来,无边硬伤纷纷现 人在江湖(出来的),哪能不挨刀(总归是要的)
网络对话,歧义纷生;你以为明白了对方的话,其实呢?

您所在的IP暂时不能使用低版本的QQ,请到:http://im.qq.com/下载安装最新版的QQ,感谢您对QQ的支持和使用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