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249969
村支书
揭开GDP迷雾下的真实山东经济
2004年,山东省GDP总量以15490.7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实际增长率15.3%,名义增长率高达24.62%,位居全国第一。要是在以GDP论英雄的年代,山东省GDP总量绝对值和增长率均处于全国绝对领先地位,许多人一定以为山东人很富了,国家的政策也是把山东省作为富裕地区对待的,所以,每一次国家政策调整,给予中西部巨大转移支付支持的同时,总是要求山东省用自己的财政解决。然而,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周牟洮、程国有两位教授日前投书本报,指出了山东省高GDP的另外一面。
  在这份题为“揭开GDP迷雾下的真实山东经济 实现山东经济由GDP崇拜向和谐发展的转变”的比较报告中,两位教授指出,透过GDP迷雾,看到的是山东经济的另一番景象,山东省已经成为中国东部最贫穷的省份之一,甚至许多人均指标明显低于中西部许多省份。报告还特意选取了几个GDP总量与山东省相当的四大区域(分别是广东省、江苏省、东北三省、京津冀经济区)进行比较,对它们的大量经济指标进行比较,进而重点分析山东省经济高GDP下低收入水平的原因,探讨如何实现山东经济由GDP崇拜向和谐发展转变。
  本报今日特编发此报告,并欢迎学界人士踊跃探讨。
  
  山东——中国东部最穷的省?
  2004年五大区域总人口为44562.7万人,占全国人口34.28%,GDP总量78228.6亿元,占全国GDP总量一半以上,是中国发达地区。其中山东省GDP总量15490.7亿元,排名第三位。但各区域之间差距不大,最高16052.1亿元,最低15133.9亿元。人口总数山东省为9180万人居第二位,由于山东省人口多,因而,山东省的人均GDP为16874.4元,只能排名倒数第二位,仅高于东北地区14088.1元/人。(见表一)
  而反映人民群众和政府真实收入水平的经济指标却明显偏低:
  一是反映政府富裕程度的指标——人均财政支出,山东省为全国最贫穷省份之一。2004年山东省人均财政支出为1294.8元/人,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81.8元/人,远远低于其他区域,如江苏1744.6元/人、广东2230.9元/人、东北地区1979元/人、京津冀地区2339.5元/人。另外数据显示,山东省人均财政支出还低于中西部许多省份,如甘肃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西省、重庆市等等。
  二是反映城镇居民富裕程度的指标——居民可支出收入,山东省为9438元,仅与全国平均水平9422元相当,高于辽宁省的7773元,明显低于江苏省的10482元、广东省的13628元、京津冀地区的11685元。由于此指标为抽样指标,与样本选取关系太大,可靠度不是太高。
  三是反映城镇居民富裕程度的指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山东省在岗职工工资明显偏低。2004年山东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4272元,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024元、江苏省18202元、广东省21000元、京津冀地区20773元。
  四是反映城乡居民货币积累富裕程度的指标——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山东省绝对是中国东部最贫穷地区。2004年山东省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为8411元,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197元,远远低于东北地区11304元、江苏省12474元、广东省21233元、京津冀地区16174元。另外搜集计算的数据显示,辽宁省的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比山东最富裕的城市青岛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还要高(相当),辽宁省是中国的第三富裕省份。
  五是反映地区社会富裕程度的指标——人均金融存款,2004年山东省人均金融存款为15810.8元,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463.3元,也低于东北地区17977.8元,远远低于江苏省24501.8元、广东省40044.8元、京津冀地区40447.8元。(见表二)
  六是最近公布的内地500富人入选人数,山东省入选人数也是最少的。在入选全国500个富人当中,山东省入选19人、东北地区入选33人、江苏省入选44人、广东省入选60人、京津冀地区入选58人。
  
  GDP高在工、农业依赖投资、净出口
  从GDP结构看,山东省GDP高在农业和工业。从五大区域GDP构成看,农业即一产增加值山东省为1778.3亿元,居第二位,低于东北地区1918.66亿元,高于其他三大区域;二产增加值8724.5亿元,居第三位,高于山东省的是广东省和江苏省,低于山东省的是京津冀地区和东北三省,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山东省为6498.3亿元,排名第二位,仅低于广东省7086.36亿元,高于江苏省6447.48亿元,明显高于京津冀地区5414.34亿元和东北地区4869.6亿元。相反,山东省的三产严重滞后,三产增加值4987.9亿元,低于东北地区5397.7亿元、江苏省5426.7亿元、广东省5903.8亿元、京津冀地区6602.6亿元。见表三
  从投资、消费、净出口看,山东省GDP主要依赖投资和净出口。在五大区域中,2004年山东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589.3亿元,位居第一,高于京津冀地区7002.55亿元和江苏省6827.6亿元,远远高于广东省5983.27亿元和东北地区4812.46亿元。山东省净出口109.6亿美元,位居第二,低于广东省259.8亿美元,远远高于江苏省43.1亿美元、东北地区6.07亿美元、京津冀地区-486.5亿美元。山东省利用外资98.2亿美元,位居中等第三,低于江苏省121.4亿美元和广东省100.12亿美元,高于东北地区74.3亿美元和京津冀地区75.32亿美元。相反,山东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4483.4亿元,位居第四,仅高于江苏省4159.7亿元,明显低于东北地区5450.8亿元、广东省6370.42亿元、京津冀地区5767.4亿元。
  
  高GDP下缘何收入水平偏低?
  山东省人口众多,城市化率低是山东收入水平偏低的直接原因。2004年山东省人口9180万人,为全国第二人口大省,在五大区域中排名第二,仅低于东北地区10742.3万人。尽管许多经济总量指标较高,与其他地区差不多,但人均量自然低于其他地区。山东省城市化率偏低也是收入水平低的重要原因,从2000—2004年,山东省城市化率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2004年城市化率为43.5%,比辽宁低约12.5个百分点,比黑龙江、吉林低9个百分点,比江苏低4.5个百分点,比浙江低10.5个百分点。(见表五)
  山东省一二产业发达,三产不发达也是收入水平偏低的原因。首先是山东省一产即农业发达,其收入水平偏低制约了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其次是山东省二产尤其是工业发达,而工业产业层次偏低,工资水平整体仅低于其他地区,如山东省制造业职工工资明显低于江苏、广东、天津、北京、辽宁等省市;再次是山东省三产不发达,而三产同样资本规模可容纳的就业人数高于二产和一产,且三产的工资水平高于一产和二产,所以山东省劳动者收入平均水平偏低也是必然的事。(见表六)
  山东省进入中央财政的税收比例过高,且国家返还和转移支付力度又明显偏低,这是山东省收入水平偏低的另一原因。2003年山东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明显低于其他区域。2003年山东省财政支出只占财政总收入的47.8%,而江苏省占70%,辽宁省占87.3%,黑龙江省占207%,吉林省占182%,河北省占100%,其他中西部省份都超过100%以上。也就是说山东省自己实际可以支配的财政不到财政总收入的一半,这是山东省不富裕的另一重要原因。
  
  实现由GDP崇拜向和谐发展转变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是要按照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的办法,高起点地搞好旅游景点开发、配套设施及其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旅游业的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二是要大力发展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市场和各类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发展配送中心、连锁经营、仓储式商场、网上销售等新型业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三是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四是要大力发展非义务教育、社区服务、文化娱乐、会议会展、体育健身、职业培训等服务业;五是要采用定制生产、买断经营等现代经营手段,拓展社区商业等新的商业领域,紧紧抓住假日消费、休闲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促使商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六是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也要引入竞争机制,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加快改造升级步伐。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山东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偏低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民营经济不发达。为此,一是要不断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鼓励民营企业以购买、租赁、参股控股、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实现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共同发展;二是扶大做强,增强民营经济市场竞争力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必须提升民营经济质量,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后劲。发展一个龙头企业,就会兴起一个产业,带活一方经济;三是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务环境。要坚持一视同仁,在土地征用、融资抵押、税收征管、职称评定、出国审批、户籍管理、子女就学等方面,应使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享受同等待遇,破除一切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和政策障碍;四是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信用环境。
  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首先,要从政策上消除对农村劳动力的身份歧视,取消农民进入城镇发展第三产业的种种限制和许多不公平待遇。其次,要清理针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种种不合理收费,严禁多重收费和乱收费,降低农民进城的成本。再次,改革现行就业制度,构建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在职业介绍、信息咨询、技能培训和劳动保障等方面进行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此外,国家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县域城市,建立农民进城的土地流转机制,应保护其从转移出去的土地上获得收益的权力,以促进农业人口向城市集中。
  
  (本文发表时有删改,本版撰文: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周牟洮、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程国有)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