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364] 2005-12-17 06:51:02
刚才,就在刚才,看见了一篇名为《冯小刚的大师气质》的文章,说实话,咱不是专业影评人,顶多,也就算是个半吊子电影爱好者,所谓爱好者就是喜欢看,所谓半吊子就是未必看过的都能看明白,电影嘛,就是一种大众娱乐方式,能看出个子丑寅卯大概也够了,至于再深层次的挖掘或者提上几个高度评价,多少有点累。本来挺高兴的事弄的这么累,何苦来着?
对于什么样的电影人才能称为大师,咱说不清,想来说了也不算,而至于这个大师是如何介定,大概更需要大量的脑力劳动。但不管冯小刚是不是大师(好象冯自己也没有说过他是大师,他所说的最“不要脸”的一句话大概也就是:我不拍贺岁片,观众看什么?),或者其出品是不是大师级的水准,但观众爱看,捧他这个脸,应该是普遍范围内的事实。我不否认个人对冯氏电影的喜爱,也不是因为喜欢就看不得别人对他的批评,但总要有理有据吧,你自己先再人家头上戴顶“大师”的帽子,然后开火,说到底,这叫扯淡。好歹人家还教过你:做人要厚道!
的确这样,是冯小刚扯起了“贺岁电影”这面大旗,同时也是贺岁电影成就了冯小刚,如不然,也许冯导现在也还是某些情景喜剧的小编剧,偶尔的客串一把做假证的或者是些不法商贩之类的小人物。就好象张大导演如果不做导演,现在最多也就是个不错的摄影师一样,不错,和张艺谋和陈凯歌、田壮壮相比,冯导是个另类,人家是正规军,冯导称其量也就是个杂牌部队,可人家偏偏就在某些方面,比如票房,做到了正规军所未能做到的高度。中国有句古话: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才是好猫。电影也是一样,既叫好又叫座固然让人振奋,但如果不可兼得,我想没有几个导演会心安理得地选择前者吧,至于那些曾经艺术过的导演,现在都在做什么呢?是挂着艺术的幌子比谁都焦急地商业着。冯导的《天下无贼》是有点童话的意味,但可以很负责的说,那样的淳朴在这个社会上并不一定没有。看看曾经热血沸腾的导演的出品吧,简直是对观众智商一种无情的嘲讽,而且有次又一次的。的确是,冯导摆弄不出那么流光溢彩的影效。但至少不会编出那么弱智的剧情,如果那些电影还算有剧情的话。能获奖当然是好事,但获奖后被别人说:《英雄》拿再多的奖也是烂片,这滋味大抵也不会有多好受。当然,张大导演或者是张大师是不介意观众是怎么评价他的,以张大导演目前的地位完全有理由摆出这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态来。因为人家对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同样把追求来的东西毁人不倦地传递给观众。
如果《天下无贼》中没有了黎叔的精彩对白,还有冯远征范伟他们的插科打诨,没有了这些喜剧元素,这部电影还能剩下多少东西?看见这样的文字,让我有些糊涂了,这让我不明白对白或者这些喜剧元素是不是一部影片的构成部分了,按照这样的说法把一部电影中的对白或某些元素都去掉,那我们走进电影院看的那东西还是否能叫电影?我一直觉得冯导有句话说的不对,喜剧电影不是最难拍的,因为有的导演一不小心就把一部艺术电影给喜剧化了。还记得张伟平在《十面埋伏》首映的时候说的话吗?如果你看《十面埋伏》不哭,出来后我给你退买电影票的钱。可结果呢?笑场不断?当然,事后张先生又打起了自己的脸来,说是为了吸引观众进电影院。进电影院不可能是去领奖的吧,那是送钱呢,人家也是为了票房,艺术的婊子要立的却也是票房的牌坊。
差不多了,说说曾经艺术着的另外一个陈大导演吧,《霸王别姬》之后还剩下什么?除了两口子不分场合的互相肉麻的吹捧。《无极》咱还没看,自然不好说什么,但好象陈大导演也顾不上其艺术大师的身份了,四处宣扬。三年磨一剑,如果不是张大导演和冯导今天集体歇业,会有多少人买《无极》的帐?
冯小刚的确不是大师,一副平民化的长相也不具备大师气质,可就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贺岁专业户却让不少艺术大师跌破了不少眼镜。回头看,一地玻璃。冯导,您还是凉快去吧,观众等着你的《夜宴》呢,至于大师,咱就别凑那份热闹
我老婆的网店:
http://shop33194622.taobao.com/
淘宝网最大最专业的美思内衣店
每次在我陷入困境的时候,我就会用中共六大文件中的一句话来鼓励自己:"革命处于两个高潮之间."
美女很多,虽然不能溺水三千,但可取N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