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261536
DeepBlue: 农村无线:专家也惊讶
中国计算机报 >> 要闻 > 2005-10-31

总第1458期 年第81期



农村无线:专家也惊讶



杨平 杜菲


  当唐庄子村的村民在家里舒舒服服地无线上网的同时,城里的通信专家们却伤透了脑筋,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这样的应用怎么能实现呢?

  

  ▲唐庄子村的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享受网上冲浪的乐趣。

  

  高达32米的热点塔使农村无线上网成为可能。

  在北京平谷区唐庄子村,今年架设了一个无线网络,成了远近闻名的无线村。当农民在家里舒舒服服地无线上网的同时,城里的通信专家们却伤透了脑筋,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这样的应用怎么能实现呢?

  村里有了新天线

  走进唐庄子村,可以看到一些房顶上伫立着已在城里消失很久的室外电视天线,人们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外界的信息。当你推开农家的院门,就能发现院子里还有另外一种天线——用来访问无线热点的天线。

  从外表上看,人们很难把这个白色的塑料小圆筒和高科技的计算机无线网络联系起来。实际上,这只是天线的保护罩,用来防止雨雪天气对天线的破坏,真正的天线就在圆筒里面。这个保护罩可不是从哪个厂家生产线上专门做出来的,而是村里人自己利用废料研发出来 的。

  为什么要这么费劲做室外天线呢,用室内的无线网卡不行吗?村委会一开始确实考虑用室内的无线网卡,但发现根本无法接收到信号。为了找到合适的信号接收地点,村党支部副书记王长林带着人抱着机器在屋里转来转去,最后干脆上了房顶,这下终于行了。

  当然,不能让村里人坐在房顶上网,于是就改成了现在的室外天线。

  焊一座热点塔

  在村委会的院子里,立着一座高高的铁塔。整个唐庄子村的无线热点,就在这座塔上。

  这座塔的来历可不简单。最初,村委会准备把热点装在电线杆上,但几次试验后发现,由于村子大,建筑物和树木的隔挡导致信号衰减得很厉害,因此,必须把热点放在更高的地方。经过反复研究,村委会最后决定焊一座塔。

  这下可把平谷区信息中心的同志吓了一跳。本来就是想试验一下无线网络的应用,如今还要焊座塔,成本一下就上去了。按照一般的工程预算,这样一座铁塔没有七八万元是下不来的。村委会最后决定自己动手,买了些钢管,找了俩焊工就干起来了,最后花了1万元左 右。塔是焊好了,但让它“站起来”还是费了些周折——附近地区根本找不到吊臂足够长的吊车。最后,村委会从承德临时借来了一辆吊车,才解决了问题。

  在热点塔立起来之后,村委会还发现热点塔带来的另外一个好处:装上喇叭,发个通知什么的,声音可以传得很远。

  最后的10米

  热点有了,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唐庄子村立了一座无线塔,但王长林的脸色却一天比一天难看。无线网络的试验仍然没有成功:信号是能找到了,但室外天线与室内计算机间连接线的信号衰减得非常厉害,超过1米长就没法使用。这样的无线网络在村里根本没有实际意 义。从科委挂职锻炼出来的王长林,深深知道,这事如果不能取得突破,就真“折了”。

  那些天,王长林和区信息中心的人几乎天天往市里跑,四处找公司咨询。这些公司往往很客气地接待他们,并很客气地“枪毙”了他们的想法,认为这种方案不可能实现。没办法,他们只能自己回来试。

  他们甚至做好了思想准备,如果最终试验失败,就接受把热点塔当喇叭塔使用的结果。

  经过大量试验,6月28日,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镀银的连接线。在试验中,依靠这种线,他们可以实现17米长的室外天线连接。这个长度对于农户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讨个说法

  最近,村委会有了新烦恼。那就是,他们找过的所有专家和学者都无法解释这种应用。有一位美国公司的专家来参观,给他们看了网卡和连接线的理论参数,然后告诉他们,这种方案是不可能实现的。

  问题是,就在专家说这话之前,试验已经成功了。

  最后专家的结论是,这完全是通过大量试验、拼接设备做出来的。也就是说,目前只能确定使用特定型号的网卡、连接线和热点接入设备,才能实现应用。其他的组合都不一定行。此外,即使选择了正确的组合,也未必成功。王长林和区信息中心的同志在试验中对于网 卡等设备的一些参数进行了修改,以寻找可行的方案。为什么这些参数修改后就可行,这也是专家难以解释的。

  理论上通不过,也影响了这个方案进一步推广的可能。但是,这正是“鸡和蛋”的问题:没有更多的实践,如何进一步检验这一应用的可行性呢?

  相关链接

  平谷区其他的网络应用

  桃园村:京郊首家网络村

  桃园村是平谷区建立的第一个农产品销售网络村。目前桃园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果品运销专业村,其中网络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

  几年来,农民们通过网上查询,得到了大量的干鲜果品销售信息。农民由以前到各地跑信息,变成了在家随时查信息,减少了果品运销流程,拓宽了果品销售渠道。他们不仅从网上知道确切价格,而且还可查到回来时的配货信息,这样两边不走空车的双边销售模式,大 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004年,桃园村核桃销售量达800吨,利润130万元;网上销售鲜桃700吨,总销售量增加至1500吨,通过网络销往北京、辽宁、吉林、哈尔滨等全国各地。

  雕窝村:京郊首家民俗旅游网络村

  近年来,雕窝村80%的农户根据自己的区域特色发展民俗旅游,走出了一条以信息化带动民俗旅游发展的新路,农民收入年年增加。

  雕窝村接入宽带之后,平谷区信息中心为民俗旅游户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精美的主页(http//dw.bjpg.gov.cn),开发了“雕窝民俗村网上预订系统”,村里每个民俗接待家庭都有自己的主页。

  2004年十一黄金旅游周,该村旅游收入高达85万元。其中,通过网络实现消费收入约44万元,占总收入的51.8%,全村户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比2003年同期翻一番。

  记者手记

  如何卸下理论的包袱?

    接触过一些网络实际工作的人估计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完全理解网络技术是不可能的。即使如教科书般一一去操作,但有时就是不能连通,最后还是碰来碰去、改来改去,往往“不知道怎么回事”就通了,于是现有的设置一个都不敢动,生怕一动又不通了。

  有线连接况且如此,无线连接就更如此了。

  因此,唐庄子村遇到的“成功的困惑”也显得很好理解。类似的事情实际上几乎在各个网管的工作中都有发生,只是没有这么戏剧性。故事的主角也没有像王长林对理论认可这么锲而不舍。而王长林之所以如此看重理论的认可,是因为只有理论上通过了,才能得到支持 ,才能进一步推广这一模式。否则,反对的理由很好找:“万一别的地方大规模上马却失败了呢?”

  所以,推广与否,似乎最后还是要靠理论说了算。

  这样的局面不会只有唐庄子村一家,也不会仅限于无线网络一件事。我们必须找到解决的办法。


执行力=流程+计划+组织

把理想变成计划,
把计划变成步骤,
把步骤变成行动,
把行动变成成果。

好語說盡人必易之。規矩行盡人必繁之。福若受盡緣必孤。勢若使盡禍必至。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