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268427
haitao
2006年全球隐忧重重?
2006年全球隐忧重重?

--------------------------------------------------------------------------------


[被屏蔽广告]● 斯蒂格里茨

  在2005年,万能的美国消费者又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年头,尽管增长步伐较2004年来得缓慢,但仍对稳定全球经济增长有所帮助。近年来,美国人的消费约等于或超出其收入水平,美国整体的开支,也远远超过它的财力,在2005年仍快速的进度向世界其他国家贷款,每天超过20亿美元。

  一年前,多数权威评论员都坚信这种现象不可能持续下去。可是,这种现象却显然得以持续,至少多持续了一年。但是,不可持续的东西终究是不会持续下去的,这点勿庸置疑,所以这就为2006年的美国和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风险。

  有两大出人意表的经济现象,使得美好的日子在2005延长了一年。首先,尽管联邦储备局继续调升短期利率,但长期利率却没有随之而上升,使得楼价继续上扬。这对于维持全球增长至关重要,因为近年来全球最大经济体的表现,主要是依靠房地产来驱动。个人将自己的房屋抵押进行再融资,用去部分贷款,然后高楼价又带动更多建筑项目。

  

长期利率即将上扬

  

  但是,这种情况已不太可能持续下去。几乎可以肯定,长期利率最终会开始上扬,而这个“最终”看来就会在明年出现。果真如此,美国人便须花费更多钱来养债,而他们能够用于商品与服务方面的开支,就会相应减少。此外,房地产价格很可能会急促止涨,事实上还可能会回跌。因此,房屋抵押再融资也将慢慢消失,再也不能从房地产中抽出现金来维持美国的消费热潮。由于这两个原因,总需求便会下降。

  现金充沛的企业界是否有可能通过增加投资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呢?由于过时的仪器和软件需要替换,所以总投资可能会有所增长。但也有证据显示,创新的步调已经放缓,也许这是因为近五年来研发领域投资减少的结果。

  不管怎样,在消费逐渐放缓的阶段,即使商家现金充沛,一般上都不会扩大投资。经济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使企业的投资决策更为谨慎。简而言之,更大的可能性是投资持平加剧了消费放缓的趋势,而不是投资加速到足以抵消消费放缓。

  但这并非2006年美国和全球前景暗淡的唯一原因。2005年第二个出人意表的现象是,当油价涨幅大大超过预期时,绝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制约效应似乎没有显现出来,至少截至今年底情况是这样。例如,由于油价上涨的原故,美国在石油进口方面的开支,一年约增加500亿美元,而这些钱本来应该会花费在美国所制造的商品上。

  在2005年的大部分时间,美国消费者表现得好像并未真正相信油价会居高不下,至少暂时如此。这种现象并不像表面上那样令人吃惊。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显示,油价上涨所带来的整体效应,要在一到两年之后才会感觉到。现在,由于期货市场预测在未来两年,油价将居于每桶50至60美元的水平,对高耗油车辆的需求已经逐渐消失,随之而消失的还有美国汽车制造商的前景。这些公司的战略,是将筹码押在低油价和美国人对运动车的喜好之上。

  世界其他各地的增长前景看起来虽比美国好,但高油价也很可能会抑制这些地方的经济表现。中国的增长将继续让世界震惊。事实上,新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比过去人们所认为的要强大20%。此外,中国蓬勃的增长将在亚洲各地引起回响,包括日本(以某种沉默的方式)在内。

  

2006年的风险在于美国

  欧洲的情况仍然喜忧参半。尽管欧洲经济仍需要进一步给予刺激,以确保经济复苏,但欧洲中央银行还是一意孤行地提高利率。德国新政府好像还深恐这情况不够糟糕,居然承诺要增加税收。严正的财政政策,如果用在适当的地点和适当的时候是值得赞扬的,可是现在是用在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时候,而德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也将因此而显得暗淡。

  2006年的主要风险,在于美国长期所制造的问题已经在全球达到顶点:投资者最终正视庞大的结构性财政赤字、巨大的贸易缺口、高额的家庭负债之后,可能会恐慌的将资金从美国抽走。另一种情况是,利率上扬和房地产市场走下坡,可能会严重削弱消费需求,使经济陷入衰退,让依赖美国市场的其他国家的出口商压力重重。

  不管是哪种情况,已经被庞大赤字所拖累的美国政府,可能无力推出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作为反应。人们对于布什管理经济的信心,同对于他管理伊拉格战争的信心一样低落。所以,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担心,只要其中一项危机出现,将不会有妥善的管理。

  但2006年更可能是又一个隐忧重重的年头。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还没有大到足以抵消世界其他地方的不足。美国也将能再度应付过关,然后将更高的债务留给将来。

  总而言之,在2006年,即使分派全球经济增长果实还能像过去那样隐隐然可以预测,但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也会不断增加。至少在美国,2006年可能又将是实际工资毫无增长,导致中间阶层的生活水平停滞不前,甚至下滑的一年。而且在全球各地,这一年也可能是贫富差距继续扩大的一年。

·作者Joseph E. Stiglitz为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现为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曾任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

原文题目:Global Malaise in 2006?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2005年。

翻译:许彬彬
我的blog:http://szhaitao.blog.hexun.com & http://www.hoolee.com/user/haitao
--以上均为泛泛之谈--
不尽牛人滚滚来,无边硬伤纷纷现 人在江湖(出来的),哪能不挨刀(总归是要的)
网络对话,歧义纷生;你以为明白了对方的话,其实呢?

您所在的IP暂时不能使用低版本的QQ,请到:http://im.qq.com/下载安装最新版的QQ,感谢您对QQ的支持和使用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