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364] 2006-01-06 15:55:57
戒烟元年十一月二日·网络无战事
内容: 岁末的时候,整个网络都忙于讨论电影《无极》,似乎这才是王道。而与此同时,全国养老金改革已经开始了。按理说,养老金方面的改革在世界各国都会立即掀起整个社会的轩然大波,但是在我们这里却是静悄悄的一片,甚至在网络上也远远不是一个热点话题。网络热点是个很奇怪的东西,我上网八年以来,一直无法掌握其中的规律。谁也不知道为什么FR姐姐火了,谁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小天女都脱光了却没那么火?这次养老金问题上的静默也让我惊奇,平常不都挺能说的吗?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大家都沉默了,是不知道,不关心还是别的什么?
凯迪社区的网友feifeiDOG算了一笔帐:
(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3&ID=857595&page=1)
假定:现在帐户中有1万元,目前和将来的工资为4000元,单位缴费基数为4000元,缴费比例为单位21%,个人8%,还能工作30年到60岁退休,30年后社会平均工资3000元
老政策,个人每月扣款320元,加上3%进入个人帐户120,合计440,全年440*12=5280,30年合计158400,至退休时帐户余额为158400+10000=168400,个人每月可以拿到退休金3000*20%+168400/120=2000
按照新政策,个人每月扣款320,全年320*12=3840,30年合计115200,至退休时帐户余额为115200+10000=125200,个人每月可以拿到退休金3000*20%+125200/120=1643
新政策直接让我每月退休工资减少357元,哪个不懂数学的说没有牺牲职工待遇?
算得更细一点,无论是新政策还是老政策,职工个人和单位每月付出4000*29%=1160,30年合计支付417600(为简化计算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其实如果考虑的话按照2%的年利率预计可能要达到60万的终值(30年后),我必须活到90岁才能把这些钱拿回来(1643*12*30年),如果有擅长数学计算的可以算得更细一点
再一种算法,假如我收入不变,但是把缴费基数降到1500元,缴费比例不变,其他条件不变,
按照新政策,个人每月扣款120,全年120*12=1440,30年合计43200,退休时帐户余额53200,可以拿到退休工资53200/120+ 3000*20%=1043,比按照4000的基数表面上看少了600元,假如你活到85岁,累计少180000,但是,请注意,你和企业累计少缴了多少呢(4000-1500)*29%*12*30=261000(还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还用说吗简单的一个政策,直接让我个人帐户退休时少了27%,退休工资少了353,我能没意见吗?而且现在很多名营企业都按照比较低的标准缴纳,那末是不是我们也要作刁民更划算一点呢?
网友牛皮哄哄对本次养老金改革发表了这样的看法:
(http://www.haoo.cn/Article/2005/11/18/898204.shtml)
现在工作的人将来又由谁来养老呢?现行的城镇养老金缴存制度是单位出一部分、个人出一部分,归入个人养老金专户,将来就由这个专户中支取资金加上一定比例的国家补贴构成其养老金的来源。但由于许多个人账户中的资金其实已被抽走用去“给现在的离退休人员发了养老金”(官方说法),所以就出现了近8000亿的养老金亏空和无数只剩下一个数字的“空账”。
本次养老金账户制度改革,其实就是把原来单位出3%、个人出8%构成的11%个人缴存变成了个人出8%,表面看是个人的名义总缴存负担下降了,其实是把单位为你缴的那3%“统筹”走了。从以前的悄悄“统筹”变成了现在的摆明“统筹”。实际就是你的总缴存实际所得下降了。
这里有这样一个机会成本:把单位为你缴的那部分摆明“统筹”走,说是为了平衡现有的亏空,以便逐渐用三十年的时间把已有的空账做成“实账”,以免三十年后出现养老金危机。如果不让统筹走单位那部分,你的账户可能是实的,但有的人账户是空的,这个几千亿的洞子就是个定时炸弹----你怎么知道你的账户不是空的?
其实你没有选择。把你的钱“统筹”走,是给了你又一个画饼,让你相信,你的账户在未来有了能取出钱的可能。
但是,就算这3%能在未来三十年填满已有的8000亿亏空,如何能制止现在这每年1000亿增长的亏空速度呢?没有人回答。
在文榕的文章《中国养老金改革---近忧与远虑》中也表达了一种担忧:
(http://stock.163.com/05/1216/08/2532A6NR00251G5L.html)
政府财政的角色呢?财政支出则尽力把原有空账补上——但对此并未表明最高政治承诺和相应的充足预算(例如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据官方数字,截至 2004年,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达7400亿元,且每年以高于1000亿元的规模扩大。财政对此的补贴近年来稳定在仅仅500亿~550亿的水平。尽管在目前的财政增收和人口红利期,至少可以保证缺口不再扩大,但随着增加的新退休者获得“做实”的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空账比重将持续上升。实际上,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这一负债只会让当局越来越吃力:财政做好准备了吗?
养老金的问题和2亿人的生活紧密相关,但是似乎没有太多人关心。做讨论过于麻烦,所以直接把我的几个猜想写在这里:
1、 乐观是中国人的民族性格。
2、 需要养老金的人都不上网,养老金对上网人群的生活影响不大。
3、 对于明天发生的事情没兴趣,只关注当下的事情。等真到了老了的那一天再说,别人能过我也能过。
4、 普遍的社会信用丧失,爱怎么改革养老金方案就怎么改,改了未必就有,有了未必发给我。老子谁也不相信,就相信老子手里的现金,那才是硬道理。
5、 中国人在从集约经济向市场转型的过程中,依然没有建立商业社会的思维模式。依然相信储蓄和工资就能维持生活,对于繁复的商业计算和艰涩的政策懒得去了解。
会是哪一个因素在起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