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308664
haitao
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

--------------------------------------------------------------------------------



● 韩咏红

  从朋友处借来一本《中国式管理》,据说该书去年出版时曾引起中国企业管理界相当大的反响。我周末时在家阅读了一遍,惊讶困惑之余,感觉背脊有些寒冷。

  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的台湾作者曾仕强引援《易经》以解释“中国式管理”,尝试说明后者优越性。这些理论是否有助于管理恐怕未有定论,倒是书中透出关于中国式人伦关系的学问,让人看了心中五味杂陈,分不清作者究竟是在赞美还是讽刺中华文化。

  什么是“中国式管理”?

  曾仕强说,这是一种修己安人之历程。先说,管理者要先把自己管理,方才能管人,要有包容心,达到“己安人安”的理想境界。要达到这一点,在上在下者都应避免“过劳死”或在人事旋涡中被折损,所以须懂得以明哲保身为根本理念,采用合理的“推、拖、拉”来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论人治或法治之辨,“中国式管理”是寓人治于法治,人治法治不分开。

  富有弹性的中式思维和西式思维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的智慧不求凡事一定辨明黑白,不固守“二分法”,而懂得像太极一样,将二看成三,尊重正与反之间的“中间”模糊地带,遇事时则“依理应变”。

  一些外国人认为中国人对权威无条件的服从,曾仕强指此为“天大的误解”。中国人对上级的指示一律称好,心底里却可能极不以为然。只不过他们不喜欢也不习惯当面顶撞上司,而宁可暗地里自行调整,表面看似十分服从权威,实际上有主见,既不叛逆,又不当奴才,是谓“合理的阳奉阴违”。

  同样的,中国人对权力的制衡方式也是隐而不宣,却暗中发挥作用。对中国人而言,公开的制衡是对领导人不信任的表现,会使领导人没面子。中国人行使不公开的制衡,身为领导者要在人事安排和资源分配上,将各种势力做妥善的平衡,以免引起不平之鸣;而被“摆平”的人士,须知自己和其他势力之间的微妙关系,谨慎守分,才能有效“互动”。

  此外,中国人也不喜欢公开表达反对意见,公开认错或逼人认错。虽说中国文化中素有忠言逆耳一说,但有意见要私下说,以免撕破脸,造成彼此脸上“难看”。

  “面子”、“人伦”、“变通”,这本《中国式管理》我看了半天,感觉处处和西式管理的公正、透明原则背道而驰。中国式管理的智慧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通过人际关系的手腕将问题“化”为像没有问题一样。虽然问题很可能依然存在,但至少这样的过程能避免血淋淋的场面。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中国的政治运作,或许有助于外界开拓想像空间。西方人看着中国的集权政体,左看右看都看不明白,这样一个专制封闭的政权,如何能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内斗与社会动荡,而始终屹立不倒且领导国家继续繁荣?事实上,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人以及中式管理的灵活、弹性与维持表面和谐的能力,或者说“中国式管理”制度蕴蓄压力的能力,每一次都超越人们的想像。

  此时此刻,中国在实现现代化同时,继续带着它古老的管理思维,在改革与反思改革的争论中,在透明与模糊间,毫不含糊地前进。
我的blog:http://szhaitao.blog.hexun.com & http://www.hoolee.com/user/haitao
--以上均为泛泛之谈--
不尽牛人滚滚来,无边硬伤纷纷现 人在江湖(出来的),哪能不挨刀(总归是要的)
网络对话,歧义纷生;你以为明白了对方的话,其实呢?

您所在的IP暂时不能使用低版本的QQ,请到:http://im.qq.com/下载安装最新版的QQ,感谢您对QQ的支持和使用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