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309530
haitao
中国早点  战争语言
--感觉最战争的还是体育报道的标题。。。。


中国早点  战争语言

--------------------------------------------------------------------------------

[被屏蔽广告]

● 叶鹏飞

  比喻是日常交谈中不可缺少的语言技巧,让表达者能更形象生动地说明信息。

  用战争作为比喻手段相当常见,比如说商场如战场、情场如战场,甚至人生也犹如一场战争,因而在讨论一般生活状况时采用“战略”、“战术”等战争用语并不罕见。

  战争语言在中国大陆的使用却让人感觉过度频密,似乎在政治领域以及政治以外的任何场景,都是烽烟四起,铁马兵戈。

  2005年是改革“攻坚”年,拥护改革者誓言要当改革的“尖兵”,各级领导也纷纷要为改革保驾“护航”,各条“战线”也必须建立起改革的“桥头堡”,浓郁的烟硝味,让人误以为改革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惨烈战斗,而不是协调社会各部门利益的政治活动。

  这种战争语言充斥在官方甚至民间日常用语的现象,应该是一个值得学界仔细研究的问题。有人认为这与当年血腥的内战历史有关;也有人指出,1949年后不断的激烈政治斗争和全民运动,为战争语言渗透整个社会制造了温床。

  语言习惯既影响也反映了使用者的心态,战争和暴力是孪生兄弟,虽然策划战争的过程可以是一个冷静而理性的活动,频繁地用战争来比喻日常生活,非但压缩了理性讨论的可能,也排挤了中立空间的成长。

  改革的进程和方向是眼下讨论得最热烈的话题,医疗、教育、住房因为改革出现的弊端形成社会上极大的不满,排除掉发泄怨气的言论不说,反对改革者对于不同意见的反应固然有针锋相对的争论,可惜更多的是充满了暴戾之气的人身攻击。

  大陆互联网上的语言最能展现这种现象,尤其是涉及比较争议性的话题如中日或两岸关系,对不同意见的反应,用“语言暴力”来形容并不为过。

  这种非理性,表现在复制以往政治运动中惯用的所谓“扣帽子”手法,先按照自己的需要揣测并设定对手动机不纯,然后再从这个虚假的道德高度给对手套上各类罪状,从而证明自身的正确,典型的例子就是把试图为中日关系解套的论者一律戴上“汉奸”的帽子,既然对方是汉奸,是非黑白确定了,也就不需要再理性讨论。

  战场上非敌即友的氛围通过战争语言渗入辩论,使得妥协和宽容的态度完全没有立足之地,讨论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谋求共识,寻找答案,而是要压倒对手,凡是不同意自己观点者的都是必须被打倒的敌人。

  中国的内战已经停火快一个甲子,兄弟阋墙的全民斗争时代也过去了近30年,大陆的政治、经济、社会在这段宝贵的时期里迅速发展,国家确实在“现代化”的事业上取得亮丽的成绩,然而在语言的使用以及使用者背后的心态上,很多地方却丝毫没有长进,战争语言充斥日常生活只是一个比较具体的例子。

  社会要和谐,先得从净化语言和心态开始。
我的blog:http://szhaitao.blog.hexun.com & http://www.hoolee.com/user/haitao
--以上均为泛泛之谈--
不尽牛人滚滚来,无边硬伤纷纷现 人在江湖(出来的),哪能不挨刀(总归是要的)
网络对话,歧义纷生;你以为明白了对方的话,其实呢?

您所在的IP暂时不能使用低版本的QQ,请到:http://im.qq.com/下载安装最新版的QQ,感谢您对QQ的支持和使用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