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335] 2006-04-17 05:11:02
--这篇的作者刘长乐不正是凤凰的老板嘛?!
“读报人”杨锦麟
------------------------------------------
杨锦麟曾属于出身不好的“黑五类”,尚未成人就做了下乡知识青年。在福建西南部大山深处的八年中,他干农活直累到尿血,落下腰肌劳损。
这些磨炼使杨锦麟明白了三个道理:一、珍惜机会;二、勤劳肯干;三、自信人生。1978年恢复高考的机会被他死死抓住。杨锦麟被厦大录取了。大学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当上副教授,又娶妻生女,日子过得安稳而优裕。198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35岁的杨锦麟挈妇将雏,跨过罗湖桥,来到香港。
他先后在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的华文报纸杂志开设专栏。“有半年时间,一家三口吃喝拉撒靠的只有我这一支笔。”
这种“技术含量”颇高的卖文生涯虽然无奈而苦涩,但也逼得杨锦麟把自己从未意识到的潜力开发出来,他以从未有过的勤奋不停地写作、思考。2003年,香港凤凰卫视计划开办一档全新的读报节目《有报天天读》,请来杨锦麟开讲。
用杨锦麟自己的话说,他拥有的是“变音国语”、臃肿身材、长相平凡、年过半百。他凭什么还能红,还能火?凭两个字:经历。杨锦麟读报的“魂魄”,在于一个饱经忧患、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这五十多年来在底层苦过、在上层混过、在内地呆过、在香港漂过的人生经历。
读报背后,是其集数十年功力于一身的真学问、真智慧、真见地。(摘自4月9日《羊城晚报》作者刘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