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307] 2006-05-26 05:03:11
--可是陶瓷、玻璃又可能会有铅的问题
塑料桶装食用油多含增塑剂
我国食品容器相应标准滞后
------------------------------------------
据《羊城晚报》5月22日报道,据同济大学基础医学院厉曙光教授介绍,日前,他领导的科研小组分别采集了市场上不同品牌和不同出厂日期的塑料桶装大豆色拉油、调和油、花生油,经测定后发现,几乎所有品牌的塑料桶装食用油中,都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这两种物质是塑料工业中经常使用的酞酸酯类增塑剂,而未使用塑料容器盛装的散装豆油和固体起酥油中,几乎不含增塑剂。由此推定,食用油中检出的增塑剂,主要来源于其塑料容器。
科研人员发现,增塑剂的急性毒性很低,人体摄入后几乎没有急性中毒的表现,比如呕吐、发烧、拉稀等。但国外的动物研究结果表明,增塑剂可导致动物存活率降低、体重减轻、肝肾功能下降、血中红细胞减少,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但记者从几家大型食用油厂家了解到,目前国家标准中并没将增塑剂列入食用油检验的理化指标中,而且也没有对增塑剂的含量作出规定和要求。
专家介绍,含有DOP增塑剂的PVC制品在与人类医疗、生活相关的领域中应用也很广,而且很难用其它材料来全部取代。如乳胶手套、血浆袋,一部分输血、输液、呼吸用具,以及儿童玩具、人造革中,PVC制品占有很大比例。一些发达国家已对这些产品中使用的增塑剂和其他助剂有了严格的规定或相应的建议,而我国的医用手套、血浆袋的主增塑剂仍为DOP。
虽然这些增塑剂品种是否致癌尚无定论,但由于我国的相关标准滞后,由此已经引发国内塑料制品出口受阻、而含过时增塑剂的产品大举入境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