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352] 2006-06-21 08:12:12
(ZT)山西大学
内容:
《中国青年报·冰点》,2006年6月21日
张建伟/文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仓惶西逃,各地官员惟求自保,千里迢迢赶来护驾的,只有甘肃一个管文教的官员岑春煊。一天晚上,太后夜宿破庙,岑提刀守护。半夜,慈禧梦见八国联军已追过黄河,要杀她的头,不禁惊叫起来。这时,岑在庙外朗声奏道:“太后毋惊,臣春煊在此护驾!”这声音就像镇静药,慈禧的心立刻安定了。一路之上,岑春煊竭诚扈从,直至安全之境。太后把岑春煊叫到跟前,流着眼泪对他说:“回到北京,一定不忘你的大恩大德。”并向他咨询“如何雪此国耻”。岑春煊奏道:“欲雪此耻,要在自强,自强之道,首需培植人才。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也。故必自广兴教育始。”数日后,岑春煊即被任命为山西巡抚(省长),导致中国最早的教会大学——山西大学创办。
首先提出在山西办大学的,是个英国在华传教士,叫李提摩太。此人赫赫有名:1870年来华,花1000英镑购买科技书籍及科学仪器,先刻苦自修,然后把科技知识首先普及到各省官府,向大清官员宣讲哥白尼日心说,亲自做化学试验,讲解蒸汽机和电力带给人类的奇迹。此后,曾国藩之子曾纪泽聘他担任家庭英文教师,梁启超做过他的中文秘书,他本人也应李鸿章之聘在天津任《时报》主笔。总之,他结交权贵,联络名流,顾问洋务,鼓吹以教育起步,渐行政治改良。在这方面,他与当年主管洋务运动的李鸿章有一段著名对话。那大约是在1887年,李提摩太写了本《现代教育》,向华人介绍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国家在教育上的进展,希望中国仿效之:“我建议中国政府进行教育改革,并为此每年投入100万两白银。对这个建议,李鸿章的答复是,中国政府无力承担这么大笔开销。我说,那是‘种子钱’,必将带来百倍收益。他问什么时候能见成效。‘至少需要20年。’我回答道。‘噢/李鸿章回答说,‘我们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但李提摩太办教育之心不死。1900年,山西大闹义和团,据岑春煊到太原后的统计,“拳匪”(当年对义和团的蔑称)在山西“杀死主教3人,教士男女共130多人,我国教民死者更达一万多人”。当时,李提摩太受李鸿章之托也来到山西,协助岑春煊处理教案。李提摩太认为,义和团屠杀洋教士和中国教民,是因为无知和迷信,因此建议从中国政府对教会的赔款中,拿出50万两,在太原建立一所西式大学,“专门开导晋省人民知识,使官绅庶子通过学习不再受惑,以改良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岑春煊同意了,并委任李提摩太全权办学。
《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记载了办学过程:“巡抚岑春煊拨出城里最好的房舍,供学校使用。”有一个中国官员反对在大学中教授西学,此时“忙于给北京写奏折”,指斥岑春煊崇洋媚外,“岑巡抚大发雷霆,立刻命令该官员交出属于学校的所有财产,并立即滚蛋,如在太原多待一天,则性命难保”。李提摩太亲赴北京办理大学正式批文,临行前,“巡抚遍请官绅为我饯行。我起身致词,对巡抚的热心表示感谢,并对山西能有这样一位好巡抚表示祝贺,因为他在任期间着手推行了山西省前所未有的两项伟业:一是创办了一所近代大学,使中国教育从此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比肩,一是开始修建一条铁路,它将给山西民众带来巨大利益。说到这里时,巡抚打断了我,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说:‘不!不!这两项伟业都应归功于你!倘若没有你在这里,这两件事都不会办成,”。这并非自谦,实际上,岑春煊此时心情复杂,他在其自述笔记《乐斋漫笔》中说:“这就是我中国创办大学之始:竟由教案赔款捐助而成,真是可叹啊!”大学遴选优秀子弟入学,当时规定“凡被推荐就学之生员免缴食、宿、书籍费,且每月每人发给银元8元”,简直就是花钱雇学生读书。
1902年7月30日,山西大学堂正式成立。巡抚岑春煊和省城重要官绅出席开学典礼,至此直到辛亥革命(1911年)前,山西大学堂与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为中国仅有三所大学。辛亥革命后,山西大学堂改为山西大学校,列入国立范围,称“国立第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