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420] 2006-06-23 04:48:41
皖化工厂大爆炸显露“改制陷阱”
------------------------------------------
《中国经济时报》6月20日刊登郭松民的文章说,造成至少14人死亡、2人失踪、24人不同程度受伤的安徽马鞍山市盾安化工有限公司的恶性爆炸事件,事故的原因渐渐浮出水面:“这起事故的发生与企业超负荷生产有关”。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出现这样的状况和企业的“改制”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据工人们讲,自从2004年底企业改制变成民营企业后,他们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在大爆炸发生前,工厂早已出现各种不祥的征兆,“机器上的报警器经常响,按要求必须立即停止生产,但企业管理者不顾这些,只是稍微让机器停一会儿就又生产了。不仅如此,设备的转速还被调快了。有时设备烫得手都不能摸,而正在生产的炸药,是有爆炸临界温度的”。
文章说,近年来大行其道并且作为国企改制理论基础的“产权理论”认为:国企搞不好主要是因为“所有者缺位”,没有人会真正关心它,“改制”就是要为企业找到一个所有者。由于改制后的企业是属于老板个人的,所以他就会认真地管理它,困扰国企的所有弊病,都会迎刃而解。但安徽化工厂爆炸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却证明,盲目迷信“明晰的产权加市场的自发博弈”会自然而然地解决一切问题,将很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社会后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为了避免落入“改制陷阱”,国家和社会各界要结合多年来“改制”的经验教训对此进行反思,对已经完成了改制的企业,政府也必须进行强有力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