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354423
pcplayer: 医药回扣治理的关键所在
今年以来,由卫生部牵头,在全国各地卫生系统如火如荼开展了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专项工作。据6月13日《健康报》报道,从七月开始,该项工作进入全卫生系统的自查自纠阶段。针对有媒体担心自查自纠有可能太“虚”太“软”,质疑依靠宣传教育能否达到治理的效果以及为什么不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打击商业贿赂的问题,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回答说,卫生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不是作秀,最终目的是要铲除商业贿赂行为产生的条件和土壤,建立反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卫生部向公众保证,商业贿赂中的重大、典型的案件一定会被依法查处并被曝光,大家可以“走着瞧”。
  以我在医疗行业走着瞧着的经验而言,卫生部这位新闻发言人的的回答并没让我释怀,我仍然很固执地认为卫生部治理商业贿赂的专项工作是在作秀。原因在于,从这位发言人的思路中,我察觉到卫生部对滋生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条件和土壤根本没有摸清门道,或者说是囿于难言之隐,不想矛头直指门道,就来了个糊涂僧判糊涂案,上演了一出黄狗偷食白狗遭罪的黑色幽默秀忽悠公众。
  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说白了,就是个医药回扣问题。医药回扣这玩意,不及另一种医疗行业腐败行为——医疗红包那样历史悠久。从孽生出现到泛滥成灾也就十几年的光景。但为害之烈远胜红包腐败。如果将时光回溯到十几年前,则不难发现,医药回扣从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正是国内制药产业从数量到规模急剧膨胀,渐次异化为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财税来源的摇钱树,号称最具“可持续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的过程。
  只有从这个切入点着手顺藤摸瓜,才会找到催生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产生的条件和土壤,才能避免在这个问题上瞎子摸象,以为依法查处并曝光几起商业贿赂中的重大、典型案件就可以根除商业贿赂现象,就算建立起了反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不过,这顺藤摸着的瓜正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痛肋,卫生部有可望而不可触及的难言之隐。
  在这里,就让我剖析一下医药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利益链中,政府、制药产业以及医疗行业三方在其间扮演的角色,来查找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产生的条件和土壤吧。
  时至今日,国内的制药企业已达5千余家,医药公司有1万2千余家。它们与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有直接纳税隶属关系。虽然,国内绝大多数医院靠“非营利”的牌子将药品卖给患者这最后一道关口可以不向政府纳税,但是,任何一种药品从出厂到各级医药公司分销再到卖到医院的每一笔交易,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从中都能摄取可观的财税收益。因此,在很多大型制药厂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庞大的销售队伍直接将药品从生产车间发货到医院库房的情况之下,政府仍然以医药专营的政策强制斩断制药厂到医院的直销途径,严格规定这些药品销售必须到各级医药公司去雁过拔毛,让药品价格水涨船高。其目的,就是为了让这每一次交易中的财税收益稳稳落袋!在这种利益驱使下,中央和各级地区政府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就是自己地盘上的制药厂愁销和各级医药公司交易量萎缩。要实现制药产业“可持性发展”的目标,让制药厂和各级医药公司“可持续性”成为政府的摇钱树,就必须寄望中国人“可持续性”生病吃药。中国人都是“东亚病夫”需要包吞下5千余家制药厂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生产的海量医药产品吗?当然不是!于是乎,可以依靠医疗行业的专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左右患者用药大权的临床医生被推向闹剧的前台,成为掌控患者不合理用药、过度用药的操刀杀手。制药产业开出的最有效的利诱钓饵就是商业贿赂,俗称医药回扣。而实际上,政府对这种路人皆知的制药产业和医疗行业之间腐败行径,应该是早就心知肚明了的。但是苦于对制药产业这棵摇钱树已产生严重的成瘾性依赖,已无力从源头上斩断制药产业行贿的黑手,最终只能一厢情愿寄希望医疗行业自查自纠,见义忘利,让卫生部杀鸡儆猴,与虎谋皮的轻喜剧年复一年,轮番上演。
  由此观之,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的实质是制药产业伸出行贿黑手在前,医疗行业贪图回扣被利诱作恶坑蒙患者在后,而政府为了稳获制药产业这棵摇钱树带来的丰厚财税收益,不惜纵容和默许这个产业大量以商业贿赂生存,是这一切腐败交易得以存活至今,并且存活得有滋有味的前提。所以,可以这样子结论:产生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的毛病根源还是出在政府身上。要彻底铲除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产生的条件和土壤,建立反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解铃还需系铃人,反商业贿赂得从转变政府的敛财观念做起,政府要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从与民争利的泥淖里抽身而出,为反商业贿赂斗争做好表率作用。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