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362801
DeepBlue: 地铁高温
32℃!这是昨天傍晚6时,记者在轨道交通1号线人民广场站测得的温度,比室外仅低1℃。而走过换乘通道,在轨道交通2号线人民广场站站台测温,发现这里一下子降了4℃。昨天是申城第11个高温日,乘客对上下班高峰时段1号线“地铁高温”的怨言也日渐升温。

  露台晒车厢闷

  昨天是大学刚毕业的小周第一天上班,他就被1号线
“地铁高温”弄得心烦意乱。昨日清晨6时半,小周从1号线共富新村站出发,到人民广场站换乘2号线至陆家嘴站,45分钟后踏进公司大门见到老板时,额头上早已汗涔涔,白衬衫湿了一大片,精心梳理的头发也湿嗒嗒的,好不尴尬。“以前在学校读书时,从未想像过小白领上下班乘地铁会那么狼狈。是不是列车空调了?”

  据记者实地观察,1号线起点站共富新村站的站台位于地上,没有顶棚遮盖。夏日清晨太阳热度已较高,在等待列车进站的短短几分钟内,乘客便开始流汗。而列车转入地下行驶后,随着乘客增多,车厢内也越来越闷热。

  备扇子掩鼻子

  每遇到身旁站着汗流浃背的男士,孟小姐巴不得远远避开。无奈,每天早晨在彭浦新村站上车,车厢肯定是个“沙丁鱼罐头”,孟小姐只能掩住鼻子,稍稍屏气。因为闷热,经常有人火气大到吵架,孟小姐对此早已司空见惯。“1号线开通那么多年来,好像今年车厢是最热的,这空调到底开了没有?”孟小姐向记者诉说着烦恼,“出那么多汗,哪敢化妆啊!形象也没了。”为了应对“地铁高温”,孟小姐备了一把扇子。在地铁站里,还有人随身携带迷你电扇、清凉油等消暑用品,却收效甚微。地铁里的抱怨声,除了“热”,还是“热”。

  要“退热”多谋划

  其实,轨道交通1号线的“地铁高温”,已是个“老大难”问题。去年夏天,就有乘客向媒体投诉,而今年问题更加突出。特别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地铁客流量最大,车厢温度就会升到最高值,光靠原来的车厢空调难以“退热”。

  同在上下班高峰时段,日本东京地铁比上海地铁人流量更大,但有一系列降温措施。如在老式列车的天花板上装电扇,配合空调。每日上下班时段,专辟一节车厢给女性乘坐。

  当然,夏季市民乘地铁出行,如无急事不妨尽量避开上下班高峰时段,如此或可缓解一下“地铁高温”。


执行力=流程+计划+组织

把理想变成计划,
把计划变成步骤,
把步骤变成行动,
把行动变成成果。

好語說盡人必易之。規矩行盡人必繁之。福若受盡緣必孤。勢若使盡禍必至。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