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软件产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夜之间从天上掉下来的。在一个盗版猖獗、信息产业基础薄弱,信息化意识淡薄的国家里,仅仅因为出现了几个个别的成功案例,仅仅因为比尔·盖茨“世界首富”的夺目光环,就吸引了无数年轻人投身到一个根本不存在成熟市场和运作秩序的行业里,这一幕至今还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现在的情况是,所谓软件的从业人员,在中国已达百万之众。大学里,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已经开始降温,但仍然是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每年“培养”多达十五万毕业生。然而当这些年轻人走向社会,就会立刻发现,自己加入了一个全员迷茫的行业。一百万人都涌到这里,然后突然发现其实水源不足,于是大家都在问同一个问题:在中国做软件,市场在哪里?
这是个要命的问题。没错,中国国内软件的市场正在增长;没错,大部分的中小软件公司可以依靠关系推销出垃圾产品以维持生存,部分企业和大部分老板还能过得不错;没错,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中国必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软件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问题在于我们等不到那个时候!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有一百万人在这里望眼欲穿,市场在哪里?有秩序的市场在哪里?懂得尊重知识产权并且愿意为智力成果买单的市场在哪里?能够支持良性竞争并且培养出一流软件企业的市场在哪里?
很遗憾,这个市场在今天的中国不存在,什么时候能出现也说不定。一百万人不能活活憋死,也不能醉生梦死,那就只有把眼睛往外看。因此,从寻找良性市场的角度来看,外包就不仅仅是一个业务选择了,而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软件企业必须考虑的战略方向。
良性的市场太重要了!良性的市场迫使你实实在在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组织架构,增强战斗力,提升优秀技术人员的地位,而不是整天挖空心思琢磨某领导家下水道啥时候堵塞。良性的市场给你一副钢筋铁骨,恶性的市场只能让你学会奴颜婢膝。所以,既然国内没有良性的市场,那么就到国外去找。
外包,不仅仅是为了钱,更重要是为了打造一副强有力的身体。在国际化、规范化的环境里面,我们不能再倒几杯酒写几份报告拿到国家资金,然后用来买房买车,而是必须呕心沥血了解国际市场规则,扎扎实实改善开发流程,按期保质把东西做出来;我们不能再不择手段搞定某领导,然后拿一些动不动就当掉的垃圾过去充数,而是必须规规矩矩按照需求做出合格的产品,辛辛苦苦赚那一点人头费;我们不能再背靠两个人精似的Sales把开发者当猴耍,而是必须建立合理的技术人才选拔制度,有效地选拔和培养人才,一步步向产业链上游迈进。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必须走正道,必须实实在在加强开发一流产品的能力。
所以,请停止争论,收起那副不屑的嘴脸,带着敬重和支持的目光看待我们的外包企业。他们刚刚开始走出第一步,他们雄心壮志,他们步履坚实。他们中间,一定会出现中国未来的一流软件企业。
老程序员:
你在循环论证!
因为外包好,所以外包好?
不对!如果我们大力发展外包,外包企业的钱是赚到了,但肯定出不来一流软件企业!其原因只有一个:缺乏核心竞争力!你能外包,我也能外包,大家到最后只能拼价格,最后是死路一条!
以日本外包为例,日本人会把分析和设计全部做好(包括数据库结构,代码的算法等等),外包企业所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东西转化成代码,并完成测试。在这种情况下,你根本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一旦有更低价格的企业进入,你很快就会被踢掉。
再以欧美外包为例,市场上最常见的情况是卖人,也就是所谓的人事外包。从事这种外包业务的企业,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软件企业,把它称为培训企业比较合适,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软件开发业务!
你对外包市场是否了解?还是外包企业或培训企业的托?如果是后者,你这是在误人子弟。为了比你小的弟弟妹妹能够有一个好的发展,不要再误导他们了,求你了!!!!!
to:老程序员
不知你是否在外包公司待过?我现在就在一家外包公司工作,被派到MOTO做软件开发,感觉确实能学到正规的开发流程和做事方法。这么说吧,在MOTO外包员工和正式员工基本没有分别,我能看到他们的所有源码,参与很多环节的决策,要指导MOTO的员工工作。在MOTO待几个月,我学到的东西比在某些国内大公司所谓研究院几年学的东西还多,因为国内公司的积累太弱了。从个人的角度讲,做外包对自己的成长还是很有好处的。
从公司的角度说,你凭什么认为外包公司只能拼价格?外包公司也在努力往价值链的上游走,但是必须有足够的能力才能接到更有技术含量的活,否则人家怎么敢把从提炼需求、设计开发到测试维护的一套完整流程交给你?中国软件企业要提高自己的能力,需要一个积累过程,做外包不失为一个边生存边发展的途径,关于这一点在《IT经理世界》今年第2期上的一篇文章《华信尝试列公式》中有较好的诠释。该文章可以在下列网址看到(需要先花1分钟注册用户)
http://www.ceocio.com.cn/store/detail/article.asp?articleId=5891&Columnid=2343&adId=10&view=
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特别有能力,不甘心做外包,也是可以理解的。《商业周刊》中文版今年第3期也有关于外包的专题,跟《程序员》这次专题不同的是,他们是从发包方而不是接包方的角度来看待外包行业,该期杂志网址如下:
http://www.businessweekchina.com/issue_p.php?Issue=2006.03
这个专题里有句话给我印象深刻:“让高薪人才把注意力放在创新上”,如果你是高级人才,如果你不甘重复劳动而希望创新,那么你确实不应该去外包公司,但我怀疑国内是否有能让你发挥能力的公司,也许你只能去外企。而对于大多数资质平平的从业人员来说(例如我),在外包公司踏踏实实做事情积累经验,也许是通往高级人才最好的道路
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