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572] 2006-08-24 01:05:30
--广州、东莞都大打击了。。。。
[中国早点-南言之瘾]新官上任
--------------------------------------------------------------------------------
[被屏蔽广告]
● 李气虹
中共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上周五视察城市治安工作,市委宣传部直属的《广州日报》进行显著报道。这位新任的党政“一把手”,第一个让媒体公开报道的视察活动,就选择市民最关心的城市治安作为主题,自然引人注目。
其中,他说到“领导干部如果在社会治安问题上不作为,就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大冷漠,就是最大失职,不配做人民公仆。”
不愧是广东省委宣传部前部长,深谙政治语言的奥妙。看似普通的一句话,由他说出来就显得掷地有声。另一句“人民群众对治安状况的满意度,是检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颇有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那句名言的神韵。
无独有偶,今年4月3日出任东莞市委书记的刘志庚,上任没几天就立下“军令状”:年底前,治安状况如无明显好转,将向东莞市民检讨。
虽说,中共官员并非老百姓一人一票选上台,政绩不佳也不用担心会被选下台;但面对媒体,哪怕是党政喉舌,敢用治安状况来衡量自己的政绩,就算不是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也是向上级递交军令状。
刘志庚说,“立军令状就是不给自己留后路,就是要下决心把工作落在实处”,“没有承诺的勇气,还怎么去抓好社会治安?!”
广州和东莞都以经济发达而闻名全国,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进城寻求更高工资和发展机会;像东莞的户籍人口165万,外来人口已经超过480万。但僧多粥少,找不到工作的人,为了继续留在城里生存,不少走上犯罪一途。
中国大陆地方警力的编制,多数是按户籍人口多寡而定。在外来人口占多数的城市里,公安部门维持治安的工作压力经常是不胜负荷。
为了突出打击犯罪的绩效,逢年过节或地方有大型活动举行的前夕,地方公安机关都会组织大扫荡,像过年前“大扫除”一样,对社会治安进行“整顿”。接下来,在向新闻媒体通报的“治安形势”报告中,不是报案数比往年同一时期有所下降,就是破案率有所上升。
可是,市民仍然普遍缺乏安全感。
在中央政府宣称不再以经济增长速度来衡量政绩后,新官上任必须给自己寻找可以突出政绩的新亮点。既然“和谐社会”是最新的政治关键词,老百姓没有安全感,和谐社会又从何谈起呢?
当地方党政“一把手”强调“治安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离人民群众普遍满意的要求依然有很大差距”,对地方公安机关负责人是不小的压力。
朱小丹上周对治安问题表态后,广州市公安部门前晚便出动警力2万3000多人次(广州警力编制为2万5000人左右),其他治安力量4万9000人次,设置了3800个查车点,清查各类场所2万多间,抓获犯罪嫌疑人700多名,查扣各类非法违章车辆2万6000多辆。
此外,对于舆论多次提出加强警察街面巡逻,警方也从善如流,近日更派出三人一组、配备警犬的特警小队上街。这是否又是警方一次传统的“铁拳出击”,或是能够震慑不良分子的长期有效机制,仍有待观察。
历史已经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启了中国大陆经济改革开放的新篇章。“民众满意度是检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能否成为广州治安改观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