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425408
haitao
读顺德菜农《一个不懂产业链分工的谎言还有流传多久》有感
读顺德菜农《一个不懂产业链分工的谎言还有流传多久》有感

  李杰深

  做了N年的新语丝读者,终于决定发一次言。

  本人回国前在美国做了8年的海关法律师。因为所在美国律师所有大量纺织
业客户,有机会接触到中国产成衣的成本以及在美国销售价格的一手资料,例如
曾见过9美元一打的中国童裤打上某品牌后零售19.99美元一条的情况。除了顺德
菜农文中提到的原因外,做服装还有许多成本,例如美国公司大多需要雇用香港
等地有经验的采购代理人(buying agent)帮助选择国内厂家,与生产人员沟通,
跟踪生产进度,从面料辅料采购到产品出厂前进行多次质检。采购代理人是需要
支付佣金的;美国的服装公司下单采购前要调查市场动向和流行趋势。调查是有
成本的,趋势估计错了,产品就会滞销,公司要亏本;美国有着比国内优越得多
的退换货制度,顾客退换货的巨大成本也是要计入零售价的。还有做来样加工的
厂家都知道,国外买家提供的服装板型、纸样和尺寸组合资料特别重要。你国内
的厂家用只适用于中国人体型的板型生产的服装看看有没有人敢采购?而确定板
型和纸样常常需要纽约和香港等地设计人员在公司下单前几个月反复设计磋商才
能最后得出方案。这些设计支出也是要计入产品成本的;服装进口商多半还有采
购融资成本;遇到美国海关核查原产地无法过关,产品要退运,进口公司除利润
损失外,有时还要赔偿下游买家的损失,等等。另外,"专家"应该知道美国公司
还要支付高额的商业保险、高水平的员工工资福利和健康保险、闹市区零售店要
支付高额的租金吧。

  绝大多数国内纺企目前都没有能力进军美国,在美国市场处理如此复杂的业
务。

  其实,幸亏我们有勤劳廉价技术高超的服装从业大军,否则欧美的服装订单
早就流向那些没有配额限制,与美国签订有各种特殊关税协定能享受免税待遇的
中美洲和南部非洲国家去了!说刻薄一点,就国内服装企业目前的经营水平而言,
能坚守住来样加工这一产业环节,依靠剥削打工仔赚取加工费就应该大呼幸运,
感谢上帝了。

  还有,想过没有,国内纺企用自己的品牌和板型生产的成衣出口,有人买吗?
在国外能上地摊就不错了(确实有温州商人在国外摆地摊销成衣和鞋)。

  再谈几点相关的:

  1. 顺德菜农的文章写得好极,除了"专家"外,弱智记者也应该读读。类似
愤激的文章,10年前国内报章上就开始出现。回国后无比惊诧地发现,报纸上更
加频繁地重复此等"经济爱国陈词滥调"。上海国际服装展会极多。欧美对中国纺
织品设限后,记者采访会议或纺织新闻,每每就会引用一两个行业协会首脑或大
公司老总抱怨自己为人做嫁,贴牌生产没有获得利润的大头等等。此等滥调,在
商务部主办的《国际商报》上也不鲜见!唉,中国又发展了10年,媒体和记者还
是如此没有分析能力,如此的不长进!

  2. 上海好一点商场里以内销为主企业生产的成衣,很大一部分依旧是颜色
奇怪,面料差(很多标称全棉的实际是混纺,即使是全棉面料,也比用于出口的
全棉面料差很多!),穿在身上感觉怪(版型设计不好)。但是价格有时却比美
国零售价还高!(八佰伴一件国产衬衫5-600元人民币,一件国产品牌T恤3-400
元非常正常。考虑到大多数人的收入,这简直是抢劫。)价格低的成衣情况更糟。
对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区别对待,对国内顾客在质量面料服装安全等项目上能马
虎就马虎好像已经是一个丑陋的行规。一个服装生产大国的企业在自己的市场表
现如此之差,令人唏嘘。

  认识水平这么低,提供给国内市场的服装产品进步这么慢,我们有什么资格
奢谈获取高端产业利润?

  3. 现在报纸上最常见的标题模式之一就是"专家认为……"或"专家呼吁……
"。很多"专家"就是顺德菜农说的那种。经济类愤青水平的专家,不听不看也罢。
我的blog:http://szhaitao.blog.hexun.com & http://www.hoolee.com/user/haitao
--以上均为泛泛之谈--
不尽牛人滚滚来,无边硬伤纷纷现 人在江湖(出来的),哪能不挨刀(总归是要的)
网络对话,歧义纷生;你以为明白了对方的话,其实呢?

您所在的IP暂时不能使用低版本的QQ,请到:http://im.qq.com/下载安装最新版的QQ,感谢您对QQ的支持和使用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