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消失时间:2000年以后
曾经,在「猫」欢快的叫声中,中国网民的数量急剧增多,网络成为信息自由流通、民众舆论表达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开始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的方方面面。
2000年以后,随着各大宽带接入商的大规模跑马圈地式的基础设备建设,中国互联网的宽带时代迅速到来,「猫」也因此逐渐失去人们的宠爱。同它一起被人们慢慢淡忘的还有国人刚接触网络的新鲜感与打开网站时的漫长等待。
家书——消失时间:1990年代末以后
过去通讯方法的简陋和交通的不便,使空间的距离成为人与人联系的巨大阻隔,于是「家书抵万金」。而如今,电话、手机、视频聊天等快捷、便利的通讯手段日益普及,家书这种慢且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原始交流工具和鸿雁一样越来越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蓝印户口——消失时间:2000年以后
真正的户口簿是红印的,蓝印反映的只是一种过渡概念,办理了蓝印户口并不立即取消原户籍所在地的红印户口,人们需要蓝印户口的真正原因是他在一段时间之后可以申请成为红印户口。
蓝印户口通常都和购房联系在一起。对大多数离开家乡在异地生活工作的人们来说,购房就是为了有个家,蓝印户口取消之后,有许多地方购房将直接获得红印户口。但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这些人有了家,却依然不会有户口,只能「暂住」在自己的房子里。
WPS——消失时间:2000年以后
在DOS时代,几乎每一台电脑都装有WPS,对于很多人来说,基本上电脑就等于WPS,说是学电脑,其实就是学习怎幺使用WPS。
比尔尔盖茨「要盗就让他们盗我们的」豪迈宣言声中,配合划时代的Windows95所见即所得技术的出现,WPS迅速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曾经作为抗衡微软霸权的民族软件旗帜,就因为盗版、缺乏资金、无法及时地开发出跟上技术更新脚步的产品,就此倒下。
分币——消失时间:2000年以后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今天这句话未必成立。如今,在超市、水果摊、菜市场、熟食店,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地方基本都见不到分币使用,金钱交易一般都精确到角。
分币的价值逐渐从流通领域转入人们的记忆空间和收藏领域。一枚1981年版的1分硬币在收藏市场的「身价」曾经高达1800元。
MUD游戏——消失时间:2000年以后
MUD是英文MultipleUserDimension或MultipleUserDungeon的缩写,可以译作「多人世界」或者「多人地下城」,俗称「泥巴」,是一种纯粹靠输入指令进行的早期网络游戏,也是现在这些网络游戏的前身。
技术的进步,不断改变着我们的娱乐方式,不断定义着我们所认为的视觉和听觉享受标准,也不断刺激着我们想象力的
高考年龄限制——消失时间:2001年4月3日
2001年4月3日,教育部宣布高考取消考生「未婚、年龄不超过25岁」的限制。尽管该年全国只有16265位「高龄」考生参考,1924人被录取,与 260万的招生总规模比,微不足道,但意义却深远。限制的取消,使公民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能够得以实现,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一个制度上的保证。对知识的追求不应有年龄限制。
大哥大——消失时间:2001年6月
摩托罗拉3200,因其曾经作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警匪片中身披长风褛,鼻架墨镜的江湖大佬的防身标配,而赢得了「大哥大」的美称。自从1987年我国首个900MHz模拟移动电话网在广东的开通,「大哥大」因为价格的昂贵和使用费用的高昂,一度是身份的象征。2001年6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完全关闭模拟移动电话网。大哥大,成为历史名词。
同样因为1996年GSM网的开通、手机日益平民化普及化而逐渐消失在历史舞台的,还有「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中的BP机。
天之骄子——消失时间:2001年7月
1979年,「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届大学毕业生入学率大约只有1%,这群「凤毛麟角」的年轻人一毕业就是铁定「国家干部」,理所当然被视作天之骄子。如今,2006年大学毕业生达413万。国家推出「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双向选择制度,对大学生的「包分配」基本上在2001年后变得遥不可及。
大学生拥有更多命运选择自由权,同时也背负着相当承重的就业压力。「天之骄子」们往往一入校门,就准备着成为求职大军中的一员。
亚细亚——消失时间:2001年10月14日
亚细亚百货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商业「大跃进」失败的一个典型符号。1989年开业之后,「亚细亚」的名字在中国商界名噪一时。每天清晨,商场门口的升国旗、奏国歌仪式使之成为当时郑州最着名的景点。
2001年10月14日,郑州亚细亚五彩购物广场被河南建业住宅集团有限公司以2.3亿元买下整体产权。中国零售业最耀眼的明星——亚细亚就此陨落。
电话拜年——消失时间:2002年以后
曾几何时,打电话拜年取代传统的登门拜年还是社会的热点新闻,到现在又几乎被短信拜年所取代。拇指一按,搞定
奉节古城——消失时间:2002年11月14日
2002年11月4日10时53分,三峡库区,一阵巨大的爆破声响彻瞿塘峡谷,仅8秒钟,千年古城奉节,便化作一片废墟。
不止于此,兵书宝剑峡、龙门峡、倒吊和尚、水帘洞、七道门洞、巴堰峡、关刀峡、大溪文化、屈原祠、白鹤梁、张飞庙……
长长的名单记录着一个个三峡大坝后即将永眠水底的古迹、遗址与大自然的造化神工。
「高峡出平湖」的后面,寄托着的是摆脱对洪水恐惧的决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被遗忘或记住的是逝去的文明、传说中的仙境。
解放鞋——消失时间:2003年5月1日
2003年5月1日,随着新型「作训鞋」装备部队,军队将不再订购解放鞋。伴随着我军官兵五十多年的解放鞋「光荣退役」。
五十多年来,「解放鞋」作为我军的主力鞋在部队作战、训练、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曾经风靡民用市场。而如今旅游鞋、休闲鞋已经占领了这个市场的绝对优势。
解放鞋的时代过去了,一个崇尚革命和艰苦朴素的时代也过去了。
收容遣送制——消失时间:2003年夏
2003年,武汉青年孙志刚在广州因为未携带身份证和暂住证被收容并意外死亡所引起的社会关注,终于催生了新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民待遇、自由迁徙权力、公民权等等观点开始成为主流观点,很多旧制度有了松动的痕迹。但违宪审查机制并没有因此启动,城乡二元制也还没有打破,户籍制度仍然有待改革,使得这个事件的标志性意义要大于其实质意义。
综艺大观——消失时间:2003年夏
在刚从《文艺天地》改版出来的1990年,《综艺大观》作为央视唯一的一个综艺性栏目,迅速红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并由此开始了它长达13年的辉煌旅程。在观众口味日趋多元化、眼光日趋挑剔的趋势下,仍然只注重所谓的思想性,忽视艺术性和娱乐性,致使节目假、大、空日益严重,黯然退场也就成为它的必然结局。2003年的夏天,《综艺大观》离开了人们的视线。
婚姻状况证明——消失时间:2003年10月1日
结婚需要单位或街道盖章出具婚姻状况证明的日子在2003年10月1日开始实行新《婚姻登记条例》后一去不复返了。婚检,也从原来的强制性要求,变为自愿的行为。结婚和离婚都变得容易、简单、私人。偷偷地结婚,偷偷地离婚,婚姻开始成为纯粹的两个人之间的事。
甲A——消失时间:2004年
随着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在2004年的开锣,十年「甲A」也成为明日黄花。甲A更名中超,对于这种换汤不换药的事,实在没有什幺话好说。这十年成为中国足球羞于提及的丑史,黑幕、假球、黑哨、瞒上欺下、赌球、洗钱、成绩每况愈下……对于很多人来说,「我已经不看假A很多年」,是切实的心灵表白。
北京广播学院——消失时间:2004年9月7日
2004年9月7日,北京广播学院在建校50周年之际正式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作为中国信息传播教育的最高学府,北京广播学院曾在广播电视圈内声名赫赫。
「学院」升为「大学」或者换一个响亮时尚的名称,能给学校在办学经费、学科点批设、吸引生源等多个方面获取益处,更名成为一种潮流,有人觉得「中国传媒大学」听上去较响亮且实至名归,但也有人认为听上去像民办大学。
瀛海威——消失时间:2004年10月19日
2004年10月19日,瀛海威被工商部门吊销执照,这是中国互联网最初的开拓者的结局。
作为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接入服务商,当时国内唯一立足大众信息服务、面向普通家庭开放的网络,瀛海威时空是很多普通网民的启蒙者;从1995年起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瀛海威=网络=Internet是当时很多人对互联网的理解。因为一系列的失误,1997年开始,瀛海威走向衰落。同一年,网易、四通利方论坛 (新浪前身)、搜狐开始崛起。在之前,丁磊的个人BBS是挂在瀛海威的网站上,而张朝阳后来的技术总监也只是瀛海威若干「小孩」中的一个。
第四套人民币——消失时间:2005年以后
随着1999年、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两度发行第五套人民币,第四套人民币在逐渐退出流通市场,与前三套人民币一样,成为收藏市场的宠儿。
第四套人民币是1987年4月开始陆续发行的,共有六种主币和三种辅币,简称「80」版。第四套人民币开创了很多第一,诸如它首次采用了规范的简化字;第一次在主币上增加了盲文符号;号码也由以前的7位阿拉伯数字改为两位汉语拼音字母和8位阿拉伯数,这也是这套人民币具有收藏价值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