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473611
haitao
【复杂】林斤澜眼中的“两萧”情怨
林斤澜眼中的“两萧”情怨
  《林斤澜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回忆了我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许多名家的真实往事。现将其中片断摘登如下。

  林斤澜对端木蕻良、骆宾基、萧军,认识较早。林斤澜认为他们三人都算好人,虽然他们之间隔阂不小,恩怨很深。所谓终身情敌,吃陈年老醋。他们的问题是拴在萧红身上的情感的问题。之所以大家对他们的事津津乐道,当然与“鲁迅和萧军、萧红”有关系,也与萧红的文学地位有关系。
  林斤澜说,萧军是硬汉,骆宾基也是条汉子,端木蕻良是感情细腻、城府很深的人。萧军和骆宾基谊同战友,关系极铁,两位鄙薄、怨恼端木蕻良!
  林斤澜还说,骆宾基和端木蕻良还打官司,为了萧红作品的版权问题。争金钱?争名分?说不清。端木蕻良居然输了。我问林斤澜,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林斤澜说:“也是说不清的事,据说骆宾基握有萧红‘我恨端木’的字条,还有《生死场》归萧军、《呼兰河传》归骆宾基的遗嘱。有些东西真是说不清。”
  林斤澜认为,两萧的分离不可避免。萧军曾说:“在旧社会,我打架的次数比发表文章的篇数还多!那就是我用拳头写的文章。”可惜这种文章也写给了萧红。萧红脸上有伤,萧军逢人便说梦中打架,把萧红给打了。梅志的文章写道:萧红脸上有伤,说是自己不小心碰的。不料萧军大声说:“是我打的!”
  端木明知萧红怀上了萧军的孩子,可仍然与她结婚,实不容易。然而世人很少同情他,理解并尊重他。似乎没有他的出现,萧军就不会把萧红当作漂亮的用破了的抹布,两萧就美满,就白头到老。两萧都是鲁迅的学生嘛!萧红即使一天挨打十拳,也不离不弃,该是多好的童话!
  将近4年的时间,与端木的结合,萧红不可能没有轻松和快乐。她创作的数量和质量都比“前一时段”要好(代表作《呼兰河传》即是)。然而萧红终究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端木内向的性格大约并不适应于她,她心中一隅总还留恋着萧军这个豪放的人。对于这个,聪明善感的端木不会不知道的吧。可能,端木的心中怀有世人难以详知的隐情。知情者说,萧红命苦,可她的性格绝不温柔温敦。为什么与萧军相处老是争吵?罗烽的妻子白朗就说她有神经质的毛病,她在病中和骆宾基恋爱上了,还说病好之后嫁给他。病中之人歇斯底里,常常冲动,对骆宾基说端木的坏话也并不是不可能的。
  林斤澜说: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一一回归道山。但愿他们不要把难以说清的事再来说说清楚。只是有个现象值得反思,必须提出,以便大家“清醒清醒”:作为作家,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活到八十好几,但有多少杰作流芳?萧红31岁,一部《呼兰河传》石破天惊,抒情牧歌,奇美惊世,像是灿烂的星星,悬挂在文学的夜空,永永远远,这是为什么!!

  林斤澜说,萧军一生口碑不错。狷介耿直、豪放不羁、特立独行。值得反思的是,这种性格给他带来极大的人生痛楚。他曾公开宣称,鲁迅是我的父辈,毛泽东只能算我大哥!他去延安,毛泽东曾经似乎欣赏他:“你是极坦白豪爽的人,我觉得和你谈得来”。但单凭坦白豪爽又有何用?
  林斤澜又说:“萧军在我面前从不谈文学,更不谈我的作品。他的兴趣在考古上,自嘲‘盗墓’。他的古体诗,应酬的书法,水平一般。他的笔粗,文学成就远远不及萧红,当然不及端木,也不及骆宾基。”
  林斤澜说:“骆宾基是作家,一生只有小说。他的功夫在写实上。他主张‘真实现实主义’,他的代表作,比如小说集《山区收购站》,的确见出写实的功夫。这种写实的功夫不是一般作家能够达到的。可80年代文艺不再为奴,回归本体之后,他又写不出来,埋头金文考古,是文坛一谜。我想他是写不下去,写实也‘实’不下去。又不会做假。连考古也不被理解,很是忿闷。”
  林斤澜说:端木读透古今中外,重思考,多理性。一次说:“我都不明白《包法利夫人》多么了不起!”有独到见解。他提出“意象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他说的意象大概是象征的意思。
  耄耋端木的艺术主张,当时竟和几个青年评论家不谋而合。保守者气愤,以为标新立异,或曰:“又出妖蛾子了!”他有新思想,这又不是萧军、骆宾基能够做到的。

  我问林斤澜:“你说的骆宾基写实功夫好,而端木蕻良才华横溢,但他们终究没有写出光芒四射、流芳百世的作品,这是为什么?”
  林斤澜答曰:“主要是荒废了!文学创作非常复杂,除了写什么如题材、怎么写如方法,还有政治的气候、周边的环境、自我的心境等许多问题。特别是后来叫做‘时代烙印’的东西,更加害人。骆宾基和端木较早就拘谨了,到北京之后几乎不能写作。如端木,他熟悉的题材,比如‘三厅’(歌厅、舞厅、咖啡厅……等城市生活),他能写吗?他写过京剧《戚继光斩子》,为解放台湾鼓劲,他把赵树理小说《罗汉钱》改编成评剧,为的配合宣传《婚姻法》……胡风出事之后,糊里糊涂两人也给缠上,审查随起随落,不戴帽子,不做结论,不死不活,特别难受。等到允许‘多元’,30多年过去了!重新拾笔,光芒已无,何来流芳!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老病的端木有时还情不自禁地说:‘那时一天写一万字!’并做手势似扫落叶。”
  (作者程绍国)
我的blog:http://szhaitao.blog.hexun.com & http://www.hoolee.com/user/haitao
--以上均为泛泛之谈--
不尽牛人滚滚来,无边硬伤纷纷现 人在江湖(出来的),哪能不挨刀(总归是要的)
网络对话,歧义纷生;你以为明白了对方的话,其实呢?

您所在的IP暂时不能使用低版本的QQ,请到:http://im.qq.com/下载安装最新版的QQ,感谢您对QQ的支持和使用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