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tao:
警惕城市开发中的黑社会潜流 中国“反黑第一案”背后
[阅读: 603] 2007-04-20 14:31:34
警惕城市开发中的黑社会潜流
中国“反黑第一案”背后
1990年6月9日,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宋永佳、郝伟涛、王伟范等三股黑社会团伙的47名罪犯进行宣判,其中14名罪犯被判处死刑。此案被称作中国“反黑第一案”。主犯宋永佳,曾因盗窃、赌博、流氓伤害多次沦为阶下囚。1980年代成为哈尔滨黑帮老大,几乎独霸哈尔滨拆迁市场,进而控制了多家酒店、舞厅和夜总会。
宋永佳黑帮是在大规模的城市开发浪潮中孳生和做大的。如何遏制城市开发中的黑社会潜流,这个十多年前的个案无疑有助于我们今天的思考。为此,记者专访了当年参与抓捕宋永佳的前高级警官吕文举先生。
吕文举:“乔四”不姓乔,本名叫宋永佳。他的外号最初也不是“乔四”而是“桥四”,因他家住哈尔滨一个铁路桥的桥洞下面,排行老四而得名。但时间长了,人们就把“桥四”的“桥”叫成了乔老爷的乔。
搞笑的是,后来他做了公司老总,签合同时签“宋永佳”别人不认账,非签“乔四”不可,因为“宋永佳”没几个人知道,“乔四”在哈尔滨妇孺皆知。当时政府有个地上市长,黑道就有一个“地下市长”,“地下市长”就是乔四。这人家里挺穷的。他老四,本来也很困难,但当年哈尔滨搞大规模城市改造,拆迁就要遇到“钉子户”。地方政府就依靠警察去解决问题,但警察能把人怎么样?这是商业纠纷,双方条件谈不拢,一个漫天开价,一个坐地还钱,都不让步,僵持不下。警察去也没办法,劝大家别打架,有事好商量,警察顶多也就说到这,解决不了问题。
南方周末:黑道应运而生?
吕文举:对。很多开发公司把拆迁委托给专业的拆迁公司,让他们负责拆迁,他们怎么拆迁?他们往往就是地痞、流氓,就是黑道,只会使用暴力。跟你谈条件,你同意最好,不同意?不同意也要按期施工,你不走,把你冰箱、电器砸了,把你房子砸了,这算轻的,搞不好,你身家性命都没保障。你去告他,他装傻,职能部门也装傻,最后不了了之。赤手空拳的普通市民怎么能对付那帮有组织而且有背景的流氓?你就认栽吧。所以从纯经济学意义上说,黑道确实提高了拆迁效率,节省了财政开支,降低了城市开发成本,因此大行其道。城市开发跟黑道的扩张一定意义上是相辅相成的,乔四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发迹的。
南方周末:地方政府往往用上瘾了?
吕文举:当然不会明着叫他去砸,而只告诉他,你把这一片的拆迁搞好,不出三个月拆完,把所有“钉子户”赶走,拆迁废料就白送你。至于他怎么赶,怎么对付老百姓,就不去管了。
原来都以为拆迁是要花钱的,把拆迁包给乔四这样的黑道,可以把拆迁成本省下来。哪知道乔四搞拆迁不但不花钱,反而赚钱。他不只卖土方,旧房子的很多材料都可以卖钱。那帮黑道就找农民工去拆,拆完了投放市场,就这样赚钱。
见到拆迁居然可以赚钱,地方政府不干了,再不白送拆迁项目,而是搞拍卖,哪个地段归哪家拆迁公司,你先拿钱来买项目。乔四有能耐,拍卖之后他干得也不错,就那么做大了。做大之后他不再直接干工程,专门转卖项目,政府收我1块钱1平方米,我卖5块钱1平方米,那也赚钱,也是暴利。有暴利就有争夺,就有更多黑道想抢这块市场,就有了很多火拼,大家就靠枪说话了。
南方周末:暴利引来暴力,彼此干起来了。
吕文举:对,最终靠暴力说话。比如说某某区政府有一个拆迁项目,几股黑道势力都去争,都拼着搞公关,投入女色、金钱等种种社会关系。但你投入我也在投入,你投入什么我就投入什么,相持不下怎么办?你给我面子,这拨我要了,你不要打它主意。如果这样谈还谈不拢怎么办?那就用枪解决。哈尔滨当时的一个风气就是把这些流氓打手叫“刀枪炮”,他们习惯的方式,就是把枪管去掉一半,枪托去掉一半,长枪就变成短枪了。东北冬天冷,人都穿大衣,枪就挂在大衣里面,一上来就开枪。
南方周末:完全成警匪片了。
吕文举:对。那时哈尔滨的枪案非常多,他们打完谁也不报案的。无论输赢,双方都不声张,跟没事儿似的。
南方周末:职能部门也不追究?
吕文举:那些人后台很硬。黑道能做到这个份上,就不是一般的黑道,它一定要跟职能部门高层的某些人勾结,不勾结它无法生存。
但后来职能部门换届了,情况就变了。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是打黑。结果政府出手了,乔四玩完了。
(王宝梅摘自4月12日《南方周末》 作者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