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tao:
是“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 ———简析“误导”产生的原由
[阅读: 344] 2007-08-22 05:10:08
———简析“误导”产生的原由
是“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
一些专家研究得出结论:我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未来有3千万男人做“光棍”。不久以后,报纸又赫然推出“女白领谈朋友难”的标题,说中山公园相亲会十个女白领“追”一个男白领。
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一份调研报告说上海住宅供求比为1.5:1,这种供过于求的状况至少持续3年。而事实是,市场上住房已显供不应求状况,房价上涨已持续了一段时间。
眼下这种自相矛盾的信息在市场上越来越多,一时难以分辨真假。那么,当两个绝对相反的信息几乎同时出现在你面前时,究竟相信哪一个好呢?这使人想起“狂追”刘德华的杨丽娟来,杨母当时说了一句责备失恋女儿的话,“除了他,天下男人都死光啦”。尽管此话不中听,但是却道出问题的实质:男人有的是,但是“适合”杨丽娟的男人却是少之又少。
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信息传播者的社会责任问题;二是信息受众对待信息的方式方法问题。
其实,上述所有公开的信息在特定条件下都没有错,而且都是事实。问题是信息传播者自己陷入“瞎子摸象”的陷阱之中,却又不加区分地当作“真理”来传播,于是就产生了误导。说得严格点,这是对社会和受众不负责任的做法。另一个问题是,面对五花八门的信息,受众不加分析地照单全收,使误导越走越远。
信息爆炸难免良莠难分,关键是无论传播者还是受众,都要多长一个心眼。要学会分辨是非的本领,反之将祸害无穷。
(摘自8月16日《解放日报》 作者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