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Blue: “你不需要绝顶聪明才能致富。你只需要比其他人多聪明一点点,而且要能够长时间维持如此。”
《巴菲特谈投资:直击伯克夏股东年会现场》
  [英]强纳生·戴维斯 著
  财讯出版社 2005年10月第2版
  
  这本书全面报道了2005年伯克夏股东年会。这年头,专门为一家公司的股东大会出一本可能畅销的书,对象恐怕也只有伯克夏公司了。巴菲特简直像个大圣人,每年在那偏僻的小城奥玛哈发表一些观点,人们已嫌新闻机构的断章取义不过瘾,需要看全面和完整的报道,《巴菲特谈投资》便应运而生。
  我在这里只能摘一些似平没被人们谈论过的话题,有些是巴菲特的老合伙人芒格的意见。
  我们先看一些芒格的“金句”:
  “你不需要绝顶聪明才能致富。你只需要比其他人多聪明一点点,而且要能够长时间维持如此。”
  “越来越多的顶尖人才陷入避险基金以及套利等领域,实在是件挺糟糕的事……我这一生却助长了这股风潮,对此颇感遗憾。”
  “如果一件事情不值得去做,做得再好也没有用。”
  “世界上最恶劣的财务报告有些正是出自政府之手。”
  芒格最看好的亚洲国家是中国。中国是最有转型空间的国家,过去中国人曾以无一技之长的劳工身份到美国,在暴风雪的气候之下开疆辟土,完成了其他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中国人已经证明,如果有机会,他们能够缔造出怎样的成就。可以想见的是,中国终将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国家”。大家应该看到,当马来西亚因国内已经有太多成功的华人而排斥华人时,结果是如何。其次就是新加坡的成功故事。在整个经济历史当中,很少有国家像新加坡进步得这么快。比较有趣的是,芒格补充道,在大多数管弦乐团当中,负责演奏最困难乐器的乐手,常常都是东方面孔。
  让我们言归正传,听听巴老的声音吧。
  巴菲特对美国房产的泡沫化不以为然。25年前,内布达斯加的农田也出现过相同的情况,当时巴菲特以600美元/英亩的价格买下一块农田,而这块农田2004年也只要价2,000美元/英亩。获得这样的收益率,对巴菲特而言,当然是很失败的。芒格说,他在加州的住宅隔壁的一栋拥有海景的豪宅,最近以2,70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巴菲特对此表示:“对2,700万美元的海景豪宅来说,我会很乐意观赏自己的浴缸。”
  五、六年前,当纳斯达克市场处于相当高位的时候,REIT(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以低于资产价格的折扣出售,巴菲特投资了一些。在今天,REIT往往要以溢价出售,就不具有吸引力了。巴菲特再次提醒大家:“投资人通常最好要注意那些让人不屑一顾的事情,而不要去注意那些受到大家称颂的事情。”
  与不动产相比,巴菲特倒乐意收购中介产业,他就收购了全美第二大的住房中介公司。尽管有网络中介,但他预计中介产业的经营方式会和过去一样,买房子毕竟是大多数人最重要的一单交易,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项牵涉感情的决定,大家都希望获得协助。而且,卖房子永远会是一种非常地方化的事业。伯克夏的策略是收购重要的地方性公司,而不是将这些公司纳入单一品牌的旗下。五到十年之内,房屋中介业的规模将会更加庞大。
  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人,一定是巴菲特被问得最多的问题。这次股东大会也不例外,巴菲特也说了不少。如投资不同于跳水,不是以你想要尝试的动作的难度进行评分的,“我们不是因为能够从七尺高的跳板上跳水而获得报酬,而是因为我们能够跨越一尺高的木板。”
  投资成功跟聪明才智之间的关联有限,投资成效与个性有关,也就是“不受其他人的影响,你必须能够真的不跟着起哄,做出独立的判断”。至于智力,你需要的是”了解何者重要以及何者不重要的基本能力”。巴菲特肯定不赞同邱永汉“股票仅是一张可以交易的纸张”的看法,股票是某家企业的一部分。巴菲特认为,他们比大部分人的优势不在于资金和信息,而是“我们知道自己的极限何在,尤其是我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如果你的智商是180,却自以为有220,那么,你就不可能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人。
  愿意“按兵不动”直到“不用脑筋想也知道的好机会”出
现为止,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而不是自己以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这并不是人类的天性”。事实上,大多数人在发挥自己的力量的时候都过于乐观,而“这是投资灾难的祸根”。
  巴菲特继续说,你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在哪里。总是能够不逾越自己能力范围的人,才会有出色的投资表现。至于“不用脑筋想也知道的好机会”,如果你待在证券市场30年左右的时间,你一定会发现这些机会。你不需要很高的智商,只需要有采取行功的意愿,而且当这种机会出现时,动作要大,也就是要重仓持有,分散投资不会让你致富。
  真是精辟。巴菲特多次提及如此简单的成功哲学,为什么人们不愿意执行呢?是因为它不是“人类的天性”。巴菲特的伟大或他的过人之处是真的信守自己的“能力范围”。盖茨是他的好友,巴菲特还请他加入伯克夏的董事会,可他就是没买一股微软。巴菲特对他自己的知识局限有多么清晰的认识啊。
  巴菲特重申,他的投资架构来自于思师格雷厄姆的书籍,“我可不是自己发明这套架构的。你必须寻找适合这种架构的机会。每天都可以学习,但没有办法每天采取行动。如果无法乐在其中,就不会有好的成绩。”
  巴菲特热爱阅读,他对投资人的建议也是,阅读你眼前的所有书籍,而且要从年轻时开始做起。“如果你对投资有兴趣,起步得早,又读了很多书,就会有很好的绩效。”原因在于:“这个行业里没有什么是只有神父才会知道的秘密。我们不必通过什么考验,才能到神殿观看神谕刻板。”
  巴菲特还发表了许多很有特色的看法,比如,他对许多CEO雇佣其他人帮自己处理个人投资感到惊讶。一个不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出1万美元的投资决定的人,又如何进行30亿美元的大收购呢?
  纽约交易所不应放弃过去“不图谋暴利”的传统。“投资绩效的敌人是交易活动”,而且“对证交所而言,创造获利就得靠交易活动”,因此,这两者绝对是相互冲突的。巴菲特又说:“我个人不会希望看到一个证交所每年为了提升自己的股价,而去鼓励大家更积极地进行交易,以便替自己创造更多的收入。”这对投资人来说不会是件好事。证交所应该被视为“资本主义的摩擦成本”。
  芒格也认为,现在的纽交所已迷失方向,他们其实“有责任作为我们所有人的典范”,就像你不希望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在地板上乱搞或是在教室里醉醺醺一样。
  《巴菲特谈投资》几乎字字珠玑,与上述的东尼、邱永汉相比,人们应该知道谁是先知,谁可能是信徒,谁又是一知半解的跟随者。


执行力=流程+计划+组织

把理想变成计划,
把计划变成步骤,
把步骤变成行动,
把行动变成成果。

好語說盡人必易之。規矩行盡人必繁之。福若受盡緣必孤。勢若使盡禍必至。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