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我也是那个时候申请的,最初只用email,再贵、再麻烦也比当时公司的越洋传真便宜、方便啊
回忆:首批网民不易当 上网先带户口本
ugmbbc发布于 2007-09-14 17:37:27|250 次阅读 字体:大 小 打印预览
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沟通时代,宽带上网,对于如今的羊城百姓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可是10年前,上网则是一件劳师动众的大事.
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综合信息业务中心总经理冯忠斌,称得上是广州第一代网民.他介绍说,1995年10月,广州在全国率先开通了互联网,一条普通的电话线,开启了广州市民了解世界的窗口.
由于带宽有限,上网对于当年的普通百姓是件极不容易的事.冯忠斌说,当时广州大节点的首期容量只有1000户,而开通一个多月,前往电信营业厅登记的市民就已经超过1000名.
当年有关部门对互联网管理十分严格,要上网,用户先得带上户口本、身份证到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营业厅办理,还要签订上网协议,大致内容是不能在互联网上发表反动言论、不能观看反动内容等.上网者的个人资料,电信部门还要送公安部门备案,过了政审关,才有资格成为网民.
上网的费用也不便宜,不仅要交电话费,还要交信息费,一个月下来,上网的费用起码过千元.难怪有人说,广州第一代网民非富则贵.据悉,第一代网民现在很多都已成了大老板,如网易的丁磊等.
冯忠斌说,当年做网民,首先要学会忍.因为网速实在太慢了,互联网上的字是一个一个跳出来的.一篇千字文,起码要用十多分钟才能全部显示,图像要先用一个多小时下载才能看到.
尽管网速很慢,内容也一般,但是电信部门还是给它起了一个很了不起的名字:“信息高速公路”.
《羊城晚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