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木
读书的日子——没有,才怀恋
读书的日子——没有,才怀恋
伍振


网友问我爱看什么书?我随便说米兰·昆德拉的。对方很吃惊:“在网上说自己看米兰·昆德拉的,最酷最深刻,你得让多少MM倾倒!”可是她知道吗,我大学毕业后,印象最深的也只有这一本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了。

美的极致在于随性,书也是。那段时间住在医院,傍边临床的是位大学教授,床头放着本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开始主要是被其淡雅的封面装帧所吸引,拿过起翻翻,看了几页,觉得不错,就品一品。我怕他要我归还,一周看完。后来,我出院了,特地去买了一套米兰·昆德拉作品选 ,有《被背叛的遗嘱》、《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搭车游戏》,结果都搁之床底。 书的乐趣实在不能说是在“汗牛充栋”或“读书破万卷”。这样太过于注重数目或太注重效率,会坏了读书的美感。书趣,只在“随性”。

数年前,我在北京的一个街巷小书屋,买到一套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回到宾馆后竟看入了迷,三天三夜不出门。合上书整个人的思想已完全沉浸到那凄婉的意境中:书中的人好象就是自己或身边熟悉的人,书中的事好象自己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书中的情——那种美丽凄婉的主调和我漂泊中孤独寂寞的心境融为一体,主宰着我的情感与灵魂。我不时泪流满面几乎到了走火人魔的地步。不料,与我同住一个房间的人竟是书君子,趁我洗澡时“偷”书而去,留下一百元钱与一张纸条:窃书,读书人的事,不算偷,你知道卖书的地方,麻烦你再走一趟,我换个地方去欣赏了。气得我火冒三丈,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去寻找那个书店,可怎么找也找不到。后来我在另一个城市购到这套书,却再也找不回从前那种如痴如醉的感觉了。

工作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书读。毕业时,恨不得把四年里占据生活重心的书本全部卖光。我卖得的书款最多!可单位的班车把我送到除了黄土还是黄土的陕北某小山村后,守着书架上寥寥可数的几本书,那笔书款就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山区的艰苦条件,把我们和城市、书本隔开了层层距离,让我们在数不清的空闲时间里怀念起书香。每当有同事进城,问大家“要捎什么东西”,几乎每个人写的纸条上都能看出对阅读的渴望:报纸、杂志、书、画册!每当听到班车的声音,人们都会聚在单位大门口,等着从城里回来的人包里那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宝贝。

接下来的一周,也许是一个月,那花花绿绿的报纸、杂志、新书,就开始了它们的旅行,它们在每个人的床头、案边、抽屉里转完一圈以后,再想找回来,就成了一件万难的事。如果问了无数的人之后发现,书在领导那里——领导也都爱读书呀,你的寻找只能止步。

后来调回城市,把一本本新书搬回家后,才发现只是为了满足对书的占有欲,只是为了圆那段没有书读的日子里做的一个梦而已。晚上,把一本新书放到床头,想着一会儿读它,却打开了电脑,上网进了聊天室。

没有书读的日子,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到了书泛滥成灾的今天,书只是书架上的一种陈列品,任由它无声无息地在那里落满灰尘。在有书读的今天,我已经不会读书。(完)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