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密“无形之手”一说适用于理想状态。然而,经济运行所处实际状况“通常并不理想”。】
——【经济运行实际状况通常并不理想的原因在于,竞争未必完全自由,消费者未必完全知情;个人意志作用之下,生产和消费既可以有益社会,也可能让社会付出代价。而且,不少交易并不发生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而发生在企业内部,是个体之间或利益团体之间讨价还价以及一系列其他经济制度安排的结果】
——【“机制设计理论”解答的问题,是这类不同的制度或配置机制如何发挥作用?实现社会福利或个人盈利之类某一特定目标的最佳机制是什么?如果需要引入政府监管,如何实现监管机制的最佳设计?】
三名美国人凭“机制设计理论”获经济学奖,其中赫维奇创下记录 90岁!最年长获奖者
日期:[ 2007年10月16日 ] 版次:[ GA22 ] 版名:[ 国际 ] 下一篇
2007诺贝尔奖
美国人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评审委员会15日说,之所以把这一全球经济学界最高奖项授予这3名美国经济学家,是因为他们“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了基础”。评审委员尤其强调,以现年90岁高龄,赫维奇是最为年长的诺贝尔奖得主。
“机制设计理论”
瑞典科学院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审委员会当地时间11日13时(北京时间19时)在首都斯德哥尔摩宣布了这一奖项的得主。发布会视频借助于因特网向全球直播,画面持续25分钟。
评审委员会的公告提及,作为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英国人亚当?斯密有一著名比喻,即“无形之手”,用以描述各种市场作用因素发挥效用,最终可实现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经济学奖评审委员会指出,斯密“无形之手”一说适用于理想状态。然而,经济运行所处实际状况“通常并不理想”。随后,“机制设计理论”应运而生,创始人为莱昂尼德?赫维奇。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认定,赫维奇、埃里克和迈尔森所作研究“大大增进了我们对优化配置机制的理解……让我们得以区分哪些情况下市场机制有效,哪些情况下市场机制无效”。评审委员会得出结论:“‘机制设计理论’在经济学许多领域和政治学部分领域发挥着中心作用。”
美国人“独占”
3位经济学家将于12月10日前往斯德哥尔摩,在2007年度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3万美元)奖金。
与本月8日至12日先后公布的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和平奖相比,经济学奖是惟一由美国人“独占”的奖项。
近年来,美国人经常“独占”诺贝尔经济学奖。去年,美国人埃德蒙?费尔普斯因研究通货膨胀以及通胀对失业率影响之间的关联获得这一奖项。前年,美国人托马斯?谢林以及持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罗伯特?奥曼因博弈论的经济学应用获得这一奖项。
一些欧洲学术界人士对此的解释是,美国学术界对经济学研究的投入以及重视程度远超过其他国家。
新华社 徐勇
■获奖感言
赫维奇
“我实在没有对它(诺贝尔奖)有过期待。好几次,其他人告诉我说,我在(诺贝尔奖)最后候选人名单上,但岁月流失,什么也没有发生,我不再期待……”
莱昂尼德?赫维奇是自诺贝尔奖颁发以来年龄最大的获奖者,他于1917年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后加入美国国籍。1938年获得波兰华沙大学法学硕士学位。现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赫维奇对经济学界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开创了机制设计理论。另外,他在计量经济学方面也颇有造诣,对动态计量模型的识别问题做出了奠基性工作。
马斯金
“我们中许多人已经期待赢得这一奖项许多年。他(赫维奇)年届90岁,我们觉得他的时间正越来越少。”
埃里克?马斯金195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76年获得哈佛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1985至2000年任哈佛大学教授。2003年出任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长。现任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社会研究学院讲座教授。
马斯金在现代经济学最为基础的领域里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研究的课题对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律等领域有深刻影响,其撰写的论文“纳什均衡和福利最优化”被认为是机制设计理论的一大里程碑。
迈尔森
“这是一份巨大的荣耀。能够列入那份(获奖者)名单,我的感觉难以言表。”
罗杰?迈尔森1951年出生于美国波士顿。1976年获得哈佛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1976至2001年任美国西北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及教授。现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员。
迈尔森的研究专长包括经济学领域里的博弈论和政治学领域里的投票体制等,著有《博弈论:矛盾冲突分析》及《经济决策的概率模型》等。
新华
■名词解释
“机制设计理论”
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审委员会向媒体提供了2页新闻稿,向公众提供了6页说明以及总计29页“科学背景”。而马斯金15日也以自己的语言简化了对“机制设计理论”的解释,即研究“有关信息如果为社会所使用,用以配置资源”。
经济运行实际状况通常并不理想的原因在于,竞争未必完全自由,消费者未必完全知情;个人意志作用之下,生产和消费既可以有益社会,也可能让社会付出代价。而且,不少交易并不发生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而发生在企业内部,是个体之间或利益团体之间讨价还价以及一系列其他经济制度安排的结果。
“机制设计理论”解答的问题,是这类不同的制度或配置机制如何发挥作用?实现社会福利或个人盈利之类某一特定目标的最佳机制是什么?如果需要引入政府监管,如何实现监管机制的最佳设计?
“机制设计理论”形成过程中,3位经济学家援用博弈论研究如何以已有信息、包括参与者个人动机为依据,实现资源的最合理和最有效配置。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解释商业交易机制以及相关决策程序;而成果应用效果之一是指导保险公司如何提供最有吸引力的保险单而又不至于促使投保人骗取保险金。例如,“机制设计理论”可以解释拍卖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是向一批特定潜在买家“配置”私人货品的最有效制度,进而建议哪一种拍卖模式会给卖家带来最大预期收益。
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