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99] 2004-12-05 07:09:40
“批评”是更高层次的建设
文章提交者:阿赛尔 加贴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cat898.com
阿赛尔
凯迪论坛·猫眼看人
2004年12月4日
当一个人被别人骂的时候,是很丢面子的。因为人人都有尊严,所以民间就有“有拣钱花的、没有拾挨骂的”之说。骂声之下,竭尽侮辱之能事,那是一定要把优点都做缺点来说的。一句话:骂人之骂,在于“拿着不是当理说,黑白颠倒,全盘否定”。
也许因为这个关系,当我们面对不那么耐听的声音之时,往往会犯一个低级的错误:区分不出骂声还是批评;往往把批评当作骂声,作了“恶意的揣度”,直将杭州作汴州——把非常富有责任感、建设性和良心的批评,当作了恶毒的咒骂,从而让那些颇具建设性看法的批评者,有了“好心当作驴肝肺”之感;情况严重的,更被推向了对立面,由诤友变成了敌人。
骂声和批评声之区别,还是能够看出来的;但因为利益的关系,局内人却往往认不清。
鲁迅先生能够存在于国民政府之下,对国民政府,是一种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看到,虽然国民政府并不认可鲁迅的建设作用,但事实的发展,却是因为鲁迅的存在,很多误国误民的伪君子和假爱国者被揭穿,并由此唤醒了中国人的真正的民族自尊。在鲁迅他们之前,中国人是很信奉所谓的儒家思想、忠君爱国的,但那种所谓的爱国主义,并没有换来中国的富强;自有了鲁迅这一批批评者之后,人们开始自觉审视我们的民族性、国民性的不足和政治的黑暗,通过对当政者的制衡和约束,事实上形成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这种正义的力量因为带上了强烈的科学、民主精神,所以更显出了理性的意义,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来的抗日战争,涌现了那么多理性的爱国者,不再是当年的义和团愚昧景象,懂得了团结、协同、武器、资源这些概念和手段,使中国的抗击侵略者战争形式,具有了现代战争的模式。
抗日战争和乙丑年间的义和团抗争八国联军之大大不同,科学和民主精神的引入,正是鲁迅这批批评者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的。
或许批评者的一副不妥协、战斗到底的姿态,吓倒了当权者。也正因为如此,大概导致了当权者往往最痛恨批评者,反而对侵害其执政基础最剧烈、最可怕的腐败者视而不见。这是怎样的一种悖论?审视这个悖论是很有意思的。
我认为,大概两种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一是批评者面对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是统治集团的利益,立足点的不同,大概跟统治集团的利益有所冲突;如果统治集团并不为国家和民族谋利,当然会视批评者为眼中钉肉中刺。这种当权者并不在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与否,在意的是自己还能否继续做下去谋私利,所以,他们对批评者的痛恨,可以称为“私利下的打击报复,挟公权而达一己之私”,是一种跟天下人为敌的姿态。康梁变法要公车上书,并且办报抨击时弊,实际上是冒了被那些被曝光官员谋害的极大风险的;但是老佛爷慈禧却认为他们在害国,在跟自己夺江山,因此对康梁仇恨至极,恨不得食肉寝皮,导致谭嗣同被杀、康梁逃跑。表面上看慈禧胜利了,其实对于江山而言,不过更加速了灭亡而已。直到今天,仍然有学者悲叹中国“改良和革命赛跑”之悲剧。
二是即使真正超越集团利益之上的统治集团,在面对批评者激烈批评的时候,也往往犯了面子的错误,并过分相信了自己的能力,认定了自己能把一切办好,就排斥这种批评。这种视批评为杂音的做法,以至于疯狂迫害批评者,实质上因为认识上的误区,并没有充分利用批评者的智慧,有利于自己伟大目标的实现。当年毛泽东对所谓的右派——其实不过是一些言辞激烈一点的批评者——采取了不容的心态,直至后来灭杀之,并且相信自己一定能取得全面的胜利。结果,大跃进和三面红旗的惨剧,导致中国人大量的死亡,同时极大地浪费了资源,还耽搁了中国的正常发展。如果当时换一种心态看这些批评,该是多少具有建设性的事情啊。
当今时代是因特网的时代。中国文人忧国忧民之传统,在因特网上更充分展示了。其中,以批评为面孔的建设者声音,最为突出。也许因为上述种种原因——不成为“原因”的原因——导致部分人错误地把这些批评者看成了破坏者,结果大加打压,甚至采取更加不理性的手段;最后,把很多人推向了反面。这个教训,真是足够深刻了。
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批评者和执政者的目的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当今执政者认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绝对不是为了什么集团利益和一己之私;而批评者也是一种忧国忧民之心,来制衡性地发出话语,防止前进的列车出轨,这更是一种高层次的建设。能够前瞻性地看到可能的病变,该是怎样的负责和热血?但被认作了破坏,甚至当作了敌人,大加打压,不是在做着害国害民害社会发展的举动么?
阿赛尔,凯迪论坛·猫眼看人,2004年12月4日
DISSENT IS THE HIGHEST FORM OF PATRIOTISM !
--Thomas Jeff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