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729] 2004-12-06 08:38:34
单是女播音员、裸体、副市长、床和死,这一组给人丰富联想的关键词就很容易编出一个暧昧的故事,然而,这不是虚拟的故事大纲,而是一个真实的“传说”:
山东省邹城市电视台女播音员马啸死在该市常务副市长刘波家中的床上,这一消息一夜之间在邹城炸开了锅,但很快就被封锁,前往采访的记者均被拒之门外。没有哪个部门、哪个人出面澄清那些沸沸扬扬的传闻,于是种种传闻在民间迅速传播,邹城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新周报》记者通过深入调查采访,得到的确证事实是:今年10 月15日,邹城电视台女播音员马啸猝死在刘波副市长家中的床上……
据说现在已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个人私生活的空间日益增大,因此,无论是漂亮的女播音员上谁不上谁的床,还是某些官员进哪个房入哪个室,也应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前提是不侵犯他人合法权利,不利用公权谋私,最重要的当然是不因自己的行为给政府脸上抹黑,使政府面临民众的信任危机。
不幸的是,这位倒霉的公务员不是一般干部,他是一个县级市的常务副市长,集多种权力于一身。于是,当地民众对女播音员何以恋上常务副市长的床且最后死在那张床上,当然有展开丰富联想和质疑的权利,也当然应该对其背后的隐秘故事穷追不舍。可奇怪的是,这样一件轰动全市朝野的特大绯闻(且牵涉人命官司),当地市委不仅不给民众一个可信的交代,而只是草草对这位常务副市长撤职了事,更令人惊骇的是,市委竟然声称:这件事是刘波的个人行为,是个案。
我就愣是不明白,当某地出了享誉天下的科研成果或出了个名人啥的,一些平时八竿子打不着的领导也纷纷笑脸出山,不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就是与这些成果或名人套近乎;而如果出现麻烦事(如决策失误引起群体上访或用人不当等)这些人往往喜欢把这归结于“集体决策”;再如出现刘副市长这样的腐败丑闻什么的,则一律是“个人行为”。可事实上,这些说辞就能够摆脱干系吗?恐怕不能。一个班子的成员,出现这样丑恶的事情,其“班长”难逃管理教育不严、失职失察的领导责任,一个当地的女播音员死在了副市长的床上,政府总该给出一个说法吧?
我以为,腐败的常务副市长闹出如此丑闻竟然跟该市委无关,而是其个人行为的说法,不仅根本经不起一驳,而且我还怀疑,这大概跟当地主要领导想掩盖什么东西有关,至少有急于洗刷自己之嫌。我以为,有关部门决不能就此放过女播音员恋上刘副市长的床这一腐败线索,因为两情缱绻背后的故事或许更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相关评论:光看“裸死”的绯闻不行
女播音员猝死是新闻吗?是。
女播音员裸体猝死是大新闻吗?肯定是。
女播音员裸死在副市长床上是不是特大新闻?那还用说。
于是,我们昨天在各大报章惊见那个耸人听闻的黑字标题和一段提示性的新闻导引:今年10月15日,山东邹城电视台女播音员马啸猝死在刘波副市长家中的床上。
在这里,笔者不想对媒体追腥逐绯的本能给予置评。想让公众的目光麻木于公众人物的丑闻,几乎是件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当年克林顿与白宫实习生菜温斯基“秽裙”的故事,曾令全美75%以上的受众每天必看总统绯闻报道,虽然国情不同、政制不同,但一个中国的副市长与电视台女主播的秘闻因为涉及权力腐败和命案悬疑,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并不奇怪。
依稀记得数年前广东也有一个电视台女主持人家中被害,引出很多她生前与台领导的绯闻。后来案件侦破真相大白,主持人死于入室窃贼之手,与情人无关,但听说曝光的那位某领导却由此受到了降级处分,以平民愤。看山东邹城这个不幸的女主播,相貌平平,断不会有多少幽会的官员,因此在我看来,那个与她有染的常务副市长怕是鬼迷了心窍,“无端”地惹出这个惊世丑闻来掀掉头上的乌纱,让天下人耻笑。据媒体报道,调查组在猝死事件调查结论出来的当天就宣布了对副市长刘波的处理方案:经过纪委调查认定,一年多来,刘波和马啸保持了不正当男女关系,事发当天,马啸约刘波到刘波家中,刘步行到家中,后马啸由于情绪激动,导致血压骤升死在床上,因此,对刘波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撤销行政职务的处理”。
很多人只注意了“不正当男女关系”,却忽视了对刘波的处理程序……[全文]
政府官员与个人行为
今年10月15日,山东省邹城市电视台女播音员马啸猝死在副市长刘波家中的床上,这一消息一夜之间在邹城炸开了锅。这个消息很快就被封锁了,前往采访的媒体记者均被拒之门外。没有哪个部门、哪个人出面澄清那些沸沸扬扬的传闻。邹城市宣传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刘波一案已经在社会上传闻多时了,各种版本都有,市委已经上报。整个事件纯属刘波个人行为,是个案。
刘波与女播音员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当然不是在党和政府的授意下干的,说“属刘波个人行为”似乎没什么不对。但不要忘了,刘波的身份是邹城市副市长,是举市关注的公职人物。倘若是老百姓的个人行为,那自然应该由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副市长个人行为,就不是他所能完全担待得了的了。刘波还能对他给党和政府抹下的黑负责吗?他还能主动到电视或报纸上去澄清“这是我的个人行为,与党和政府无关”吗?在公众的眼里,副市长的个人行为仅仅是影响到其本人的形象吗?
带有公职背景的个人行为,已沾染上了官方的色彩。人们会对官员的个人行为以公务行为的高标准进行要求:公职人员倘在私下里做了件好事,那会被认为理所应当;公职人员倘若“以个人行为”做了件坏事,那必将被公众与其公职联系起来……[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