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社区(展开完整界面) → 汽车世界 → 阅读文章(保留区)AutoWorld 版 (保留区)
[上一篇] [下一篇] [同主题上篇] [同主题下篇]
发信人: lO (Ol), 信区: AutoWorld
标 题: POLO车主群体的分析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Oct 1 21:13:33 2007), 站内
两厢POLO车主是一个新的有车阶层,其来势汹涌,以每日过百,每月过千的高速扩大并发展着自己的队伍。现在,在北京的城市街头,随时都可以看到两厢POLO车那具有灵性和密度感的流畅身形。
两厢POLO车主的年龄段相对比较集中,主要是1960年代生人,辅之以零零散散的1950年代和1970年代的“超前”或“滞后”者,基本上是有鉴赏力和有怀旧感的,怀念年轻活力和灵感的“而立”或“不惑”男人、女人。
在两厢POLO车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POLO是他(她)们的第一辆车,是他(她)们“车之梦”的“初恋”。在两厢POLO车诞生以前,他们曾经在各种车展和车市中寻寻觅觅,并且但结果却总是差强人意,日韩车系不考虑,微型紧凑车型不考虑,太简易的车不考虑。可能钟情于有“面子”又有“里子”的中型别克车--凯越,可能醉心于大众宝来车的操控性能和驾驶乐趣,可能也迷恋于高尔夫车的乡村风情和山间弯道的稳定和信心,可能更迷醉于两厢POLO的年轻和朝气蓬勃。他们大都受欧美强势文化的影响,早已没有了哈日哈韩的稚气,大都不喜欢日系小车的轻佻和花花公子般的格调,也不喜欢韩系车的粗糟感。他们几乎都有有似曾相识的亲切感,都感觉到一股浓烈的欧陆风情如海外的来风从那两厢POLO车处吹拂而来,都有“蓦然回首”那厮丫就在灯火阑珊处的一份惊喜——唉!,两厢POLO符合欧味的审美,是它了吧!,
(一)
两厢POLO车主兜里都有点钱,但是不多。其经济实力不能说很强,毕竟都不是可以挥金如土的主儿,鉴于现今的国力家力,奔驰、宝马本次购车就不觊觎了,但并不是在欧美时未开过;也不能说弱,都谈不上阮囊羞涩,“老三样”就算了,已经错过了不讲品质和品味的年龄,已经错过了随便一辆“赛欧”就可以玩廉价玩时尚玩另类的季节。争强好胜的心不能说没有,可是已经没有了咄咄逼人,没有了张张扬扬,已经修炼到非常内敛的境地,已经明白了世界是怎么一回事,明白爱好和实力就是自己的感觉而已,从从容容就是真,别人的评价已经无所谓,自信就好,欣赏就好,精细就好。
两厢POLO车主都有点社会地位,但是不高。公务员嘛,基本上是国家大机关的处、科一级的干部,而且以副职为主,负一点责,但不是主要责任,有一点权,但都不大。职员嘛,基本上是公司的中层管理者或负责技术或具体业务的骨干,管几个人,也被人管。自由职业者的比重也比较大,自己可以支配自己的一部分时间和资源,但是有非常大的限制。都已经习惯了讲一点“谱”,讲一点“架子”,讲一点“尊严”,但是非常有节制,有分寸不让人反感,不让人烦。都习惯了讲一点“享受”,讲一点“轻松”甚至放纵,但是非常有度,不过分。有优越感,但是并不居高临下,拒人以千里之外,一切就象两厢POLO,有几分张扬、有几分修养,有几分内敛,又有几分细致,倾向并追求小节的完美。
(二)
POLO车不错,性价比在同类车中出类拔萃。10万或13万元,一个非常中庸而平和的价位,一个二手车也有较高保值的价位,和经济型轿车的品质有了相当的距离,和高档车的品质之间界限模糊不清。不贵,但是精细,有纯正的高档货感觉。就是到人民大会堂开个会,出席个国务、市务的活动,停在华灯初照夜晚的天安门广场也不寒碜,那一点小小的虚荣心容易满足,可能也能顺便亮个小骚。
POLO车不错,虽然动力性不是很出色甚至就算是平庸,算是A级别的小车,但是从1975年就开始的国际品牌,多年的改革创新和重新的换代设计,使得它有了全球700多万的客户群体,是有父系母系的传统名品。在伦敦的牛津街、在巴黎的香奢丽舍大道、在罗马、在柏林、在苏黎世、在日内瓦,在广博的欧洲大陆板块上,POLO灵巧的身影随处可见,POLO的国际领先和与欧洲人同步齐驱驾驶于生活的快感在东方POLO身上体现出来。流畅的外形精细美观,有符合航天器般设计的空气动力学,清爽的车体和流线型,非常大气;内饰精致优良,环保而无异味;欧洲原厂为POLO定制的1。4升高效高性能新世纪发动机,安静节油,代表了大众厂对新世纪环保和能源控制的人性化理解,这款发动机动力不是指标很高,但大众相对完美的造车技术,使得整车工艺非常高超,搭载55马力的发动机的POLO就可以高速稳定驾驶于170公里/小时的时速,使它拥有了高速超车的良好性能,它的设计中体现了德国高速公路不限速的驾驶乐趣的本性,POLO空间较充分,没有压抑感,驾驶起来让人很舒服、很提神。
两厢POLO车主的绝大多数都已经过了多愁善感或愤世嫉俗、自命清高的“文学青年”或“愤怒的一代”,愤青厌世的青涩季节。虽然不能说已经修炼到了荣辱不惊的境界,但是没有了大悲大喜,大起大落,至少表面是已经看清世事了。已经学会了用“平常安逸”的心情对待生活中的每一滴感动。他(她)们的心态都比较平和,处事不惊,大事不乱,是那种经历了种种挣扎和种种阅历之后的“醒”和“彻” 是那种经历了种种辉煌和绚烂之后的宁静和详和——当然,远不是大彻大悟,远不是波澜不兴如止水,远不是没有激情和梦想——些许的委屈感和不如意还是有的,但是已经很淡然了,很适怀了。
两厢POLO车主已经知道自己有许许多多的人生目标是此生实现不了或已经决定放弃的,比如做更大的官、博更大的名、赚更多的钱,不是已经不可为不能为,而是知道其投入成本之高,资源要求之大,需要自己透支支付相当的精力、体力、智力和运气,付出身体的健康和愿意悠闲就可以悠闲的生活节奏和节拍,甚至已经很可怜的那一点尊严和清高。对于外界的所谓“成功”和“意外之喜”,已经没有了浓浓的嫉妒,已经脱离了为生存而生活的原创精神的写照时期,懂得并习惯了欣赏别人而更自我欣赏的伟大之处。不想付出太多是因为不想太累着自己,懂得了在欧洲开POLO车的原创人群总体的生活质量也超不过自己多少。
在这个物欲横流和物竟天择的世界里,唱一腔慢板,好好对待自己,在北京大街上的星巴克咖啡厅里听一段音乐,尝一杯牛津街和王子街时下正在流行的冰咖啡奶昔,感受那分安闲的生活气息。就象那启动后十分安静的POLO车,高速公路跑壹小时100多公里时速,车舱内还宛如星巴克咖啡厅里的宁静和安逸——不仅仅是因为要赶路,不仅仅是因为要省油。
驾驶着POLO汽车,没有了凯越车主们的对韩国大宇车系设计师那蒙古大夫般的大手笔设计汽车的担忧和顾虑!,那个能进入世界足球四强的经常制造传奇的东方国家,经常是萝卜快了不洗泥般的奋进和急躁,他们设计的汽车也如他的踢的足球般躁动,可能在高速公路上,一不小心就自己来个韩式的香蕉球式的莫名其妙的轨迹变化,韩系车虽然粗糙,但它那【总想射门】的雄心壮志不便,车也如同造车国家的民心!,真心的希望他们的车也能象足球一样真正进入世界四强!,不是光凭技术,不是光靠运气,还需对文化底蕴的深厚积累,还需对汽车文明理念的理解。
两厢POLO车主已经知道自己有许许多多的情是此生不能偿付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所谓的第三者、第四者情感,只能说声抱歉,留无尽遗憾了,看破了红尘世界,美女俊男远不如欧洲原创POLO产地的人群群体来的热烈和火爆。在 两厢POLO车主的情感时空,已经没有了缠缠绵绵的无悔痴迷,但也不乏欣赏和追求者,但也不会缺乏欣赏者和追求者,没有了入口就是火烈的二锅头和伏特加酒,但可能对法国的干邑酒却情有独钟;没有了需要加糖掩饰才能去掉苦味的哥伦比亚咖啡豆;他们已经习惯了在手中持一只半透明的兰花釉骨质瓷的细质地瓷杯,撮入一抹西子湖畔的、狮子峰的、清明节前的、手工炭火烤制的、乾隆御定的龙井附近出产的新茶,那由焦黄色和草绿色的叶片组成的完整造型的完美细节在手中滑动,注入百分之80容量的80度的纯净清水,叫传言中的新龙井茶才有的如龙卷风暴气柱般的,【井形盘龙】慢慢生成,人生的快感会融入这极品的茶水中,这300美元的龙井茶是能够在杯中盘踞成形态完美的龙形的,宛如两厢POLO的符合欧味的审美习惯;细细品,甜在添第二道水上,细细品,甜在心坎的深处,这份细腻的回味,真奈无语细说!,这份对严谨细节的追求,只有POLO车的车主能享受到!。
(三)
两厢POLO车主都是有文化的人,其实他们直接就是文化人。学历以大专、本科为主,硕士、博士也有一定的比重。当然,起点至少是高中毕业——就是高中生也是喜欢读点闲书幽清缕缕的人,注重生活品味的人,并且是追求完美的人。POLO车主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还保持着一份对生活的原创的兴趣和新鲜感,对完美事物的努力追求,对质量和品味的曲高并相对寡合,一份有点奢侈的闲情雅致,是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那份忧郁的深沉和伤感的怀旧情怀能够穿透的那一拨人。都喜欢旅游,喜欢听音乐会(包括流行歌星的演唱会),喜欢和几个谈得来的哥们儿、姐们儿在一起泡泡咖啡馆或茶舍。迪厅基本是不去了,但年轻人除外,那里太喧闹。喜欢美食,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和比较特别的口味,比较固定的风味餐厅,吃什么可以随便,但是不吃什么则非常明确——如有的女士不吃自己的生肖属相或有灵性的动物——龟、蛇、鼠、狗等等,但大多数男士除了狗肉外还是愿意品尝的,那是习惯、那是原则,不逾越的。讲一点营养,但不刻意,也并不是只需要清淡。
两厢POLO车主的情商、智商指数不低,当然,对智商会更自负一些。是感性和理性非平衡的混合体、是非常有主意和定力的那类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会轻易接受干扰,不会盲从的跟风。也对别人讲“瞎混呗”,但是知道自己“混”得不错,“混”的很小资很情调。有点像UK常进“玛莎”连锁店的人群,那些有点恒产也有点恒心的“中产阶级”,(当然在英国女王的天空下,他们能占到70%-80%的总人口);讲传统但是不保守,讲时尚但是不激进。就象他(她)们的穿着,已经过了西装革履的“职业装”或“奇装异服的“乞丐装”的幼稚期,他(她)们已经很注意品牌和质地,非棉、毛、麻、丝之类的高纯纺的高支纱并且非绿色环保纯天然的不上身,基本上是休闲装或半正装为主,自己穿的舒服而且得体,在不经意中流露出刻意的高尚感和典雅感;正如传说的欧陆风情,正如欧洲的绅士风度;就象那两厢POLO,讲的就是一点点别具一格, 讲的就是一点点情趣盎然。
两厢POLO车主对人对事的评价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标准,但是并不拘泥一定之规;有自己的思考,但是并不追求深刻,毕竟不想做思想家,没有必要那么沉重。对别人已经开始学会宽容,“很厚道了”,因为也不想严格要求自己了。理想还有,但是已经不再是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知道世界是有缺憾的、人生是有缺憾的,已经在骨子里弥漫起一种阅尽沧桑的无奈感。就象两厢POLO,因为我们喜欢,希望它好的它要绝对的好,次要的不需挑眼的小毛病,不合理不完善的小配置,就宽容它了。
(四)
两厢POLO的车适应人群面比较宽,易公易私易官易商,但最易喜驾驶的人士。适应路面性并不差,侧风小,发挥就很出色,路况坏,侧风大,就喜欢有点小脾气,颠簸你一点,但是绝不会误事,不可能存在驾驶系的设计缺陷,能够顾全大局,永远能安全准确的把你送达到目的地。
两厢POLO车主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基本上接受“比较满意”的评价——包括婚姻质量。需要说明,这里言的婚姻质量,可以细分为三种情况:
一种是已经进入婚姻“围城”的人,目前绝大多数已经进入渡过了种种“显性”或“隐性”危机的稳定期,虽然没有了初恋、初婚时的激情和缠绵,开始归于平淡,但是发自内心的那份彼此牵挂已经是习惯,生日啊,节日啊,都还有礼物,还有花,出差在外,都还忘不了一个电话。就是矛盾大一点的,能不离也就不离了,折腾什么呀,第一,太麻烦,第二,外面的那一位未必就一定优于身边的他(她)。日子嘛,就是一天一天慢慢磨出味道来的,红旗彩旗总是飘来飘去,乱烟分云,多姿多彩。孩子已经可以大到离身了或者还没有要甚至不打算要了,自己有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于是,POLO就成为越来越离不开身的精致的新宠物或新玩具。
一种是已经出了婚姻“围城”的,离了,但是不是那种怨天尤人、期期艾艾的恨男恨女型,都是自己的选择,图的就是那份如释重负的解脱感。8小时以外属于自己,双休日属于自己,节假日属于自己。坐在POLO车那结实高挑的驾驶座上,关上厚重密实的车门,打开车窗,让秋日暖洋洋的阳光和金色洒进来,晒晒心情有点霉潮发蔫的自己,请入一股流动的清风吹拂着面昽,放飞掉一身燥热的城市悸动,打开CD,让舒缓的或动感的音乐浸泡你,真正的牛比清爽起来! 。
一种是还没有进婚姻“围城”或已经不打算进的“单身贵族”,自己还没有玩够呢。对他(她)们来讲,“责任”是一个非常沉甸甸同时也非常遥远的话题。 坦率地讲,POLO车主中,男的非常帅的不算少,不论老少模样都端正,男人味是够的,就是不那么粗犷,不那么乡野,所以叫都市风POLO车;女的非常靓的也不少,大多形象上都不存在毛病,有气质、有修养、有风度、有韵味,眉眼耐看,一笑一颦中也不乏柔柔的风情和诗韵,或大家风范,或小家碧玉。都喜欢君子之交,淡淡如水;情人以对,绝无虚情假意。
在为数不少的POLO车主中,都曾经为大气硬朗的凯越车动过心,那份美式的粗犷乡野,那份宽敞透亮;尤其是那像粗壮猛男双肩的硬朗肩线,如倒梯形的俊男剪影,令无数白领女性痴迷;伟岸的大男人胸膛般明亮的天窗,高不可攀,俘获了多少漂亮美眉的眼球。可是,有着水汪汪的情人般的大眼睛的POLO, 那份骄巧玲珑,那份晶莹剔透,那份尊贵骄傲、那份本身的自我素质天成的美人胚子,就是有着傲视同类的魔鬼般的骄人身材和不易坏损的高密度结构,如果对生活还热爱,如果还未到人老株黄、心止黄昏,怎能拒绝这绝色天骄的暧昧诱惑,是那种宁可不吃红烧肉也要扶我起来的传奇的继续!。无论是1.4升的16气门,还是1.8升的8气门,“心”(芯)有所不同,无论是两厢/两厢POLO,同出于美人胚子的骄爽模样不变,情人的热度永不悔改。在我的印象中,目前,还没有哪一款车的车主象POLO车主般有如此鲜艳亮丽的“性格”取向,有如此强烈的“追求完美”情感思潮。因为选择POLO,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心情、表达了一种格调、追求着一种品味;就是追求、表达并选择了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认真和精品精神。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61.48.222.*]
[上一篇] [下一篇] [同主题上篇] [同主题下篇]
[返回版面(保留区)] [快速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