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80] 2008-01-01 06:22:41
当反抗特权成为行动 嚣张者才会绝迹城市
日期:[ 2008年1月1日 ] 版次:[ SA26 ] 版名:[ 深圳新闻 时评 ]
前日下午5时许,张先生在海雅百货附近倒车时,与南山区粤海街道办下属的爱卫办职员李怀发生争执,李怀拒不让路,甚至叫嚣说:“我就是牛!我在执行公务,这是你停车的地方吗?你愿意怎么玩,我都奉陪到底!”李怀还从车内拿出一根类似警棍的空心金属钢管,朝着张先生的头部就是一棍,打得张先生头部鲜血直流,伤口长达4厘米(见昨日本报A03版)。
2007年的最后几天,城市一片祥和的节日气氛里居然出现这样血腥的事件,当然是整个城市的痛楚和耻辱。笔者完全可以想见,这条新闻在市民、网民心中所激发的巨大愤怒和无数咒骂。当然,我们更加容易联想到此前的钱军、潘博彬打人事件,钱、潘、李三人注定将在2007年的深圳新闻事件中留下难以抹去的灰色印迹。
令人遗憾的是,市民愤怒、媒体声讨抑或部分过激网友通过电话恐吓当事人,似乎对后来的打人者并不能起到震慑作用。正因为如此,钱军之后有潘博彬,潘博彬之后有李怀,那么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将目光放大到更大的范围内来审视,类似的恶性事件同样存在,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未被媒体曝光,未被网民发布上网而已。深圳的上述三起事件有赖于媒体、市民以及网民的介入,最终有两起以逞凶者接受相应惩处而告终(“李怀事件”还在调查中),正是有多种独立于行政力量的舆论在此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所有的逞凶者都会受到相应的惩戒。媒体、市民以及网民都是行动者,行动者创造希望,行动者争取美好,行动者渴求公正并且最终赢得公正。
只是,深圳并非一个孤立的城市,深圳人也并非个个都是懂得公民社会基本准则的合格公民,我们身上同样有惰性,有不得不在某些时候向特权服软的迫不得已,有不得不在某些时候向潜规则低头的无奈,这些妥协、退让与沉默,就是特权意识生发的土壤,也是钱、潘、李接连挑战公众心理极限的现实基础。少数非富即贵者已经习惯了在很多场合多数时候“高人一等”,他们同样习惯了改变规则方便自己,从而习惯于殴打敢于对自己有哪怕是合理要求的普通市民。
法律的严惩以及组织的处理当然可以对嚣张者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是,笔者认为,要根治这种习惯性殴打他人的行为,要根治类似的特权思想,全体市民都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有所行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为实现社会公正贡献一份力量:比如,我们对任何侵犯公众和个人利益的行为,愿意并且敢于予以持续的投诉,甚至打官司,以求维护合法利益,这种“较真”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传递,从而起到挤压特权思想的实际作用;又比如,我们对任何职能部门在服务过程中的不足,要敢于大声指出并勇敢“挑刺”,从而消解特权思想的现实存在……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些,如果我们没有这么大的勇气,如果我们的时间、精力不够,那么我们至少不要对特权者的特权行为表示任何的艳羡,而应该以语言和目光表达足够的鄙视。
当鄙视特权成为城市共识,还会有人大声叫嚣“我是劳动局的”或者“我在执行公务”吗?当然不会,他们只会千方百计掩饰自己的身份、单位,从而希望获得一种低调的处理方式。
今天是2008年的第一天,深圳自今日始将迈入新的发展坐标之中―――深圳要叫板世界,深圳要和新加坡叫板。此前,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召开的分组讨论会上提出“(深圳)不但是物质文明叫板,精神文明也可以叫板。”深圳拿怎样的精神文明去叫板世界?透视钱、潘、李三人的丑陋行径,全体深圳人都应该行动起来,还城市更为透彻、明亮的文明天空。
□李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