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44] 2008-01-25 05:53:05
舍小利获大益
浙江公共资源免费背后的启示
据《经济参考报》1月22日报道,日前,浙江图书馆宣布馆内的420万册藏书“零门槛”对公众开放。读者到图书馆办理借书证,不再需要交纳每年30元的借书证年费。此后,宁波图书馆也宣布免费对公众开放。事实上,早在之前,浙江的博物馆早已开始了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尝试。
浙江的免费手笔并非仅仅体现在文化设施方面。2003年10月,杭州市宣布,西湖环湖公园全部实现24小时免费开放,成为全国惟一不设门票的4A级旅游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免费开放的公园景点总面积超过2000公顷。
“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实行免费开放就是为了把公益性体现得更好。”宁波市图书馆馆长庄立臻说。免收借书证年费后,仅浙江图书馆每年就将减少大约150万元到200万元收入,这一部分将由省财政给予补贴。
如果说图书馆和博物馆考虑的更多的是公益事业,需要政府更多的财政支持,那么西湖沿湖景区的免费,则在顾及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兼顾了经济效益。
杭州西湖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高小辉说,“免费西湖”不仅让市民得到了享受,也成为杭州旅游业竞争的品牌。为了游览更多的免费景点,游客逗留时间平均延长一天半,由此增加了他们在杭州餐饮、购物、交通、通讯、住宿等各方面的消费。舍小利赢大利,浙江省算的是一笔常人看不到的宏观经济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