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610259
haitao
转载:E时代的时评家
转载:E时代的时评家


作者:十年砍柴 提交日期:2008-3-7 14:26:00



《新周刊》记者:何雄飞

 崇尚“公民写作”的网络时评家们,并非人人都是圣贤,一个言路开明的时代或许最有助于民意通畅表达。

 “十年砍柴”出现在时评版,屁股后面总会跟上“知名网友”几个字。虽然是同一个人,但“十年砍柴”显然要比《法制日报》政文部记者李勇有名得多。
 “我是一个中央大报的记者,却通过网络出名,这有点讽刺意味。”正在湖南新邵老家休养的“十年砍柴”,语气浑沌地说。
 如果没有网络催生的论坛与博客土壤,“十年砍柴”、“五岳散人”、“和菜头”等网友要为大众熟知,连岳、长平、鄢烈山、刘洪波等传统媒体的时评家要将影响力波及更远,都将是纸上谈兵。
 E时代的时评家,是怎样一群人?他们在哪些网站最为活跃,他们的议题是什么?他们会是真正的民意代表吗?

 网络时评家的模糊形象
  
  在一个人人都是时评家的时代,网友眼中的时评家们可能是这样的:
  他们是一群老网虫,半老男人,肝火很旺,表情古板,爱看社会新闻,爱抽烟,记忆力强,善挑短处,以社会良心自居,以呐喊为己任,所以嗓门都特别大。
  一篇《万能时评家》的网文甚至认为,时评家多数是“Google+偏见学派”的传人,动笔之前甚至还不知道波罗的海在哪,也能洋洋洒洒写出一部立陶宛独立思想史。他们会滔滔不绝援引凯恩斯、弗里德曼、巴菲特、加菲猫来评述CPI、FPI、QFII、QDII。他们可以根据需要,在物理学家、动物学家、社会学家、女权学家之间自由变换角色。“宪政”、“制度”、“自由”、“真相”、“公民社会”、“公共空间”是他们紧握手中的“撒手锏”。
  “不是每天上网发个帖就会成名,如果没有思想,没有才华,整天露头也没有意义,它会像泡沫一样,水一来就冲掉了。你要进得了也出得了网。”“十年砍柴”因为混迹于天涯社区而成名,目前已出版《闲看水浒》、《皇帝、文臣和太监》和《晚明七十年》几部作品,他对自己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角色变换表现满意。
  《南都周刊》副总编辑长平分析,“时评员大体上由学者、媒体工作者和自由评论者组成,这些人彼此间的知识结构和观念差异比较大。”
  “网络时评家有机关职员、媒体时评编辑、教师、税务工作者、大学教授、大学生以及军人”,西祠胡同“青锋论谈”版主、《青年导报》副总编辑范青锋说。天涯社区“关天茶舍”首席版主李灵灵心目中的网络时评家则是:薛涌、孤云、五岳散人、长平、十年砍柴、戴斌、刘长锋等。
  在“十年砍柴”看来,时评家更多是栖身在传统媒体里的不落伍人士、思想比较自由的高校教师,他们对现代文明规则有着深刻体察。“没有在体制内从业的人做不了时评家,中国有些事情你不进去,写出来是轻飘飘的。”
  网络时评家群体有两个特征,“一是精神比较独立,思想比较自由;一是已经比较成功地挣脱了单位体制的羁绊”“十年砍柴”说,刘洪波、连岳、长平等人是从传统媒体走向网络媒体的典型代表,“他们就算离开单位也可以有尊严地活在今天的中国。有尊严就是人格相对独立,经济上自给自足,不仰体制鼻息。”
  
私媒体的议政空间
  
  “一些地方在召开人大、政协等会期间,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停办了时评版;有些在节假日期间,为减少版面而将时评版压缩掉;有些时评版上针砭的时弊,大都是远离本媒体十万八千里的。因为,一旦触及了身边的人和事,你就可能吃不了兜着走。”范青锋描述出这样一个尴尬的时评现象。
  “一个靠写作为生的人,总是在写自己不喜欢,读自己不爱看的东西,人生的悲哀莫过于此。”在传统媒体为俸禄写作的“十年砍柴”说自己厌倦了这种状态。
  网络因此成为时评家们在传统媒体之外的栖身之地。
  长期浸淫于传统媒体的长平对此深有感触,“传统媒体可以传播自由言论,但也有可能沦为控制言论的工具。网络使言论自由成为一种梦得见的梦想,对传统媒体的言论尺度也有促进作用。”他说,发表在传统媒体上的时评放到网上,传播更快,反馈也更及时。
  “网络媒介,更平等、开放、自由,在思想表达上和司马迁刻在竹简上,苏东坡写在纸张上,鲁迅发在申报上,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个人思想表达”,“十年砍柴”说,从竹简到纸张再到网络的媒介演变,使得知识不再成为垄断资源,“网络开放的平台评价比较真实,传播比较快,所影响的是未来新生力量,谁也不可以忽视。”
 时评家们在网络上的最早聚集地是网络论坛,其中较知名的是天涯社区“关天茶舍”、凯迪社区、西祠胡同“青锋论谈”,以及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华网、千龙网、新浪网、红网所开设的时评频道和论坛。
  范青锋说,“青锋论谈”创建于2003年1月,最活跃时,全国有2000多名时评作者在这里发表作品,有几十家媒体在这里选稿,其中包括《齐鲁晚报》、《半岛晨报》、《北京娱乐信报》、《江南时报》、《青年时报》等,其中发出的声音还引起了高层关注。
  县委书记进京拘传记者事件,乌鲁木齐市委书记说“八成上访者有理”、湖北天门城管事件是“青锋论谈”最近关注的话题。
  作为版主,范青锋将论坛里的时评人称为“声音微弱的小人物”,“我们希望揭露那些滥用权力的典型现象。我们的评论具有批判性,我们争取的是所有人都应该有平等的话语权”。他认为,网络时评家大都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且嫉恶如仇,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能对社会进步有推动作用。
  “关天茶舍定位于学术版块,实际上是深度时评版加思想学术版的混合体。”“关天茶舍”首席版主、中山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李灵灵说,王怡任版主期间,发了不少帖子讨论自由、民主、宪政,带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时事评论。“来自学院和民间的知识分子来此定居,构筑他们的网上精神家园”,这其中包括五岳散人、笑蜀、长平等许多在《南方都市报》上活跃的专栏作家。
  “艳照门:宽容不是纵容”、“弱智的《劳动合法法》”、“官员公布电话是病态政治”是“关天茶舍”最近的热门话题。
  博客出现后,范青锋和李灵灵都承认,“青锋论谈”、“关天茶舍”不复往日热闹。
  “天涯去年开了人物频道,为国内不少学院和民间知识分子设立博客专栏,点击率很高,后来他们干脆在自己博客上写,连论坛也懒得去了。”李灵灵说。范青锋一说起过去,掩饰不住激动,“青锋论谈曾一度辉煌,被西祠在首页链接,点击率最高时,一个帖子高达上万次。西祠改版后,不太容易找,点击率下降了很多。”
  在天涯上开博的“十年砍柴”分析,“有了博客之后,BBS质量急剧下降,有思想、有才华、有名气的网络写手,不论是写时评还是写小说的,已经不需要在其他网站上登自己的文章。有了博客,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媒体。”
  以新浪名人博客为敌的腾讯网,在去年四五月,甚至专门开设了评论频道,频道主编张东生说,“我们聚集了200多名来自评论界和思想界的人士,大概60%到70%的博客比较活跃。”他坦诚,在网络上管理时评,有时要比传统媒体更为谨慎,因为网民的跟贴时常会“放正面的东西更正面,放负面的东西更负面。”

网络时评家是民意代表吗?

 在流行“公民化写作”的时评界,许多人对时评家算不算“民意代表”各执一辞。
 “时评员又不是人大代表,不应该是民意代表,而应该代表个人提供独到见解,但事实是,他们有时可能比人大代表更能代表民意,这是种错位。”这是长平的观点。
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是一句来自法国报纸的口号,长平不但将它作为博客注释,还在MSN签名档上悬挂五六年,“我觉得这两句话特别适合用在中国。第一,真正的赞美出自自由的表达。有些官员总喜欢看正面报道,但是他应该明白,只能赞美的赞美毫无意义。第二,言论自由后,并不会就是骂声一片,有批评自然就会有赞美,而且都是发自肺腑。第三,如果赞美不是出自真心,那么批评也有可能虚情假意。”
 “十年砍柴”认为网络时评家是民意代表,其理由为,民意代表不是政治代表,不能用选票来决定,“这些人不光在网络上写,还在传统媒体写,不是用经济或政治力量扶持起来的作者,纯粹靠最准确地反应某种民意,靠文字来打动人。”
 李灵灵则说,“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但又不完全是”。她认为,网络时评家目光指向社会生活中的不公不义,喜欢对打破传统的或者骇人听闻的事件发表看法,发发牢骚。在旁人看来,他们是一群喜欢发牢骚,总觉得自己站在正义的立场把握了真理。他们爱批评,同情弱者,关注底层,向往一个很好的社会秩序。网络时评家大多是学院、媒体、民间的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因为生活环境、阅历不同,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真真切切感受到底层民众的生活,他们和广大民众总是有隔阂,容易根据想象来理解民众,难免陷入不痛不痒的空谈,尽管他们自己认为代表了民意和真理。”
 当选为天涯网“2007年度最受网友欢迎的意见领袖”之后不久,“十年砍柴”在博客里贴出一副手写春联,笔力遒劲,力透纸背:
 “但求新岁少硕鼠,更祈天公怜烝民”。
我的blog:http://szhaitao.blog.hexun.com & http://www.hoolee.com/user/haitao
--以上均为泛泛之谈--
不尽牛人滚滚来,无边硬伤纷纷现 人在江湖(出来的),哪能不挨刀(总归是要的)
网络对话,歧义纷生;你以为明白了对方的话,其实呢?

您所在的IP暂时不能使用低版本的QQ,请到:http://im.qq.com/下载安装最新版的QQ,感谢您对QQ的支持和使用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