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87] 2008-03-26 03:20:57
——此文本身也是没有点明“一位代表”究竟是哪一位。。。。。。。好像是广州的政协副主席??
参政议政的应有姿态
要敢于有质量地点名批评
《中国青年报》3月18日刊登曹林的文章说,两会参政议政的民主氛围越来越浓,越来越多的代表委员敢于向有关部委提出批评意见。但也有代表委员批评时瞻前顾后、半遮半掩的不敢指名道姓,公众需费力猜半天他到底在批评谁。
比如一位代表在发言时说:我和市长一起去跑审批,到了那个部门,那里的人告诉我,现在拿张凳子给你坐已是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待遇了,因为上级主管书记来也是站在那里的,而他给我们凳子坐已很不错了——代表的这段话激起了舆论对政府“门难进、脸难看”现象的热烈讨论,可“那个部门”到底是哪个部门,到底是哪个衙门那么难进?
至于在一些批评意见中用“某部门”、“有关部门”,更是司空见惯之语。与这种替被批评者隐名相类似的是,也有代表委员在针对某种事务发表批评时叮嘱媒体千万不要公开自己的姓名。
批评时隐去别人的名和隐去自己的名,这都不是参政议政应有的姿态。好在我们正看到两会以更加民主开放的姿态面向公众、面向世界,越来越多的代表委员敢于提出自己的质询和批评,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也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