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摩根零价格收购贝尔斯登
昨晚谷主告诉我JP Morgan用2美元一股的价格收购了贝尔斯登之后,我几乎不敢相信这个数字。这2美元完全是象征性的,贝尔斯登光曼哈顿那幢楼就何止10亿美元,贝尔斯登其实就是把自己连资产和负债一起送给了JP Morgan。
四五年前,我在国内调研国有企业改制的时候,见多了这样的零价格收购,管理层象征性的出点资,拿下整个企业的全部资产,负债和职工。这件事情后来经郎咸平一大吼,“主流经济学家”一起“集体失语”,似乎是变成了一个公案,郎咸平也一战成名。
尽管完全的类比并不恰当,但不知道郎咸平会不会觉得JP Morgan零价格收购贝尔斯登这件事情,是贝尔斯登的管理层出卖了贝尔斯登的股东。给定这件事情几乎是在全球注目下完成的,大概不太会有什么样的猫腻。
但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同样的东西,在不同人的手里,价格可以千差万别。贝尔斯登,如果还是在贝尔斯登自己手里,几乎一定是活不过这个礼拜的,估计下个星期华尔街的会计事务所和律师们就要忙死-清盘贝尔斯登。但我一个办公室的四个经济学博士一致认为,JP Morgan这次是捡了一个大便宜。虽然从账面上看,JP Morgan也许收购了一个可能在短期变成负资产的公司(换句话说,在短期,贝尔斯登连零价格都卖高了),但是假以时日,我们的预期是一两年内,贝尔斯登的股票虽然不至于回到当年140美元的高点,但绝对不是目前2块钱的价格。
我几年前经常爱说,很多人对资本的理解是一种卖废铁的心理,看着那些死的不动的东西,觉得按重量称当废铁卖还值钱,觉得那叫资本。所以看到一些国有企业低价出售,觉得那叫资产流失。我对资本的理解是:只有能产生现金流或者收入的资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也只有这样的资本才真正有价值。贝尔斯登有一幢10亿美元的楼有什么用?它的现金流枯竭了,这个企业也就死掉了,一文不值了。JP Morgan给的2亿美元,也就是卖废铁的钱。我们等着看JP Morgan怎么把这些废铁变成黄金的吧,好在贝尔斯登不是国有的,不然几年后又要有人跳出来说这笔收购造成了巨额“国有资产流失”了。
我坚信除了贝尔斯登,还会有下一个,现在的问题是谁会是下一个?有小道消息说雷曼兄弟的日子很难熬,不知道联储的拯救计划能不能帮雷曼兄弟度过难关,其实大概真的是谁都不知道。
14:23 | 添加评论 | 阅读评论 (16) | 发送消息 | 查看引用通告 (0) | 写入日志 | 经济学笔记
添加评论
评论 (16)
紳士海盜
3月25日 19:08
(http://drshiu.spaces.live.com/)
国内的MBO与JP这收购基本上表现出的两回事。前者基本上是完全的中饱私囊与暗箱交易,格林柯尔那一套手段已算技术流,最大的案子大概便是被财经敲停的收购鲁能。而更多数存在的,便是自公司的帐上挪出一笔钱,然后用来收购,将价值一亿的资产以一千万或者四百万的价格买入。这与资本质量无关。
EVER
3月21日 13:03
(http://eversonic.spaces.live.com/)
吵就吵呗,反正骂郭凯的人从来都没有少过。自以为比郭凯更懂经济学的,自以为比郭凯更懂中国现实的,实在是大有人在。
“我对资本的理解是:只有能产生现金流或者收入的资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也只有这样的资本才真正有价值。”这个绝对是正确的。至于“国有资产流失”,是在这个正确理解之上再讨论问题。如果把资产当作“卖废铁”,就相当于从一个错误的起点寻找解决方式,这样的话即使坚信自己的结论正确又有何意义呢?对于当年的郎顾之争,可以参考周其仁的一篇《可惜了,科龙》。文章的大概意思是,科龙之所以沦落到被顾收购的窘境,正是因为政府不恰当的介入。
关于“完全的市场经济”,这位自信的朋友还真没必要这么自信。“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就不是市场经济了吗?记得郭凯之前曾经提过,他也反对“好的市场经济”和“坏的市场经济”这种说法。“市场经济”如果看成是一个解决方案,只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差别,而不能说这个工具本身有好坏之分。否则的话,我们将陷入一种“白马非马”的逻辑。更何况,怎么才算“完全的市场经济呢”?如果是完全竞争的话,压根不可能现实中存在,那么指责别人立论于“完全的市场经济”的做法可以适用于任何国家,哪怕是看起来“最完全”的美国。
说说想法而已,如果需要涉及他人智商的争吵,我直接认输即可,因为我绝对不会再重复浏览这个网页。窃以为,郭凯的经济笔记最大的好处在于为复杂的问题指出一个简单的逻辑。骂哈佛博士没脑子固然过瘾,但在思考的深度上不太可能占据哪怕一点点的优势。
(没有名字)
3月19日 7:01
(http://cid-330bed796c7c0aa0.spaces.live.com/)
你没看到是因为他以为根本不用写....这些经济学研究的根本立足点都是我刚刚说的“完全的市场经济”....不好意思,我确实是认认真真地看他的东西...
而且没有说他没脑子,当然有没有脑子还是各自好自为之,不是别人能评判得了的...
俺不懂经济学,但是我并没有看到郭凯同学把论证的前提放在中国是“完全市场经济”上。人家也指出了两者“完全类比不够恰当”。。
并且如果大伙认真读郭凯博客,他是严谨的人,所以骂他没脑子不给理由的人才真的是不动脑筋了。
(没有名字)
3月18日 19:51
(http://cid-c2e77e1d28f3e8c2.spaces.live.com/)
哈,应该这么比,贝尔斯登以2美分价格卖给纽约州长老婆的小姨子的妹夫,那州长老婆的亲弟弟该买啥,那就一美分的价格收购大通。
J
3月18日 17:57
哪有那么多喉舌,给别人扣帽子容易,也要有事实根据~
陈晓旭
3月18日 12:47
俺不懂经济学,但是我并没有看到郭凯同学把论证的前提放在中国是“完全市场经济”上。人家也指出了两者“完全类比不够恰当”。。
并且如果大伙认真读郭凯博客,他是严谨的人,所以骂他没脑子不给理由的人才真的是不动脑筋了。
天天来看的
3月18日 12:12
(http://cid-330bed796c7c0aa0.spaces.live.com/)
郭老大最近两天终于开始犯迷糊了。居然认为中国大陆现在是完全的市场经济?要知道你所得出的所有结论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ps.读论文读出美元贬值那个也有点问题.经济模型的作用就是揭示规律,而政治家很大的任务就是让这种模型的明确得益机制不再那么明确。因为能买得起你的模型的人在用这种模型赚钱必然导致更大的投机。也就是说你俩相当于一对对手,互相轻视也是必然....
江中月
3月18日 1:50
(http://jzy17.spaces.live.com/)
郭兄,希望那是读书读傻了,而不似乎屁股决定脑子。
按道理你在国内也呆过,国企的MBO的把戏你会不清楚?
这帮人的手段是将黄金包装成废铁,然后以废铁的价格该买黄金,
这个跟JP Morgan该买BSD完全是两码事嘛!
路人甲看不惯
3月18日 1:24
楼主瞎掰的让我觉得你就是资产大鳄的喉舌!
到底什么是优质资产,什么是不良资产不是看现在赚不赚钱,而是看在正确的经营情况下,是不是能够投资带来相应的回报。
国有资产被搞得乌烟瘴气,表面上是资不抵债,其中猫腻都不希说,楼主就别在这瞎掰了,你到底想干啥啊
lubuding
3月18日 0:54
(http://lubaixun.spaces.live.com/)
不太赞成。国企改革当时是势在必行,但国企因为其性质,从法理上来说,就一定要照顾到职工的利益。完全资本化操作,经济学上的确是这么笔帐,但是要有前提:资产的产权界定要清晰公平。效率永远只是硬币的一面。因为BSC之前就是上市公司了,市场的风险机制确定了即使最后被廉价收购,股东的利益理论上是不存在损失的。这和国企改制的背景完全两说。
飞翔驴子
3月18日 0:14
(http://gxy3g.spaces.live.com/)
好,有争论就有提高.不过反对者的情绪失控.
大声喊
3月17日 20:46
其实我觉得博主说的挺错的。任何道理都是有前提的,环境变了道理也变了,一味地刻舟求剑就显得荒谬。
搞经济学的也是凡人,也有师生情谊,但若因此而让屁股决定脑袋,就不那么科学了,也有违所谓知识分子良心。
学者搞政治,还真是相当地不专业。还是好好种地吧~~~
牛鸡飞
3月17日 20:42
(http://cid-350e4afb5cc3acc5.spaces.live.com/)
观点越来越主流了哈!
不过我认为这个观点还是很正确的,
现在大众作判断的前提就是资产被贱卖,
民愤大得很。
钰
3月17日 20:20
(http://empire2008.spaces.live.com/)
中国国企mbo和美国投行股权转让?更迷糊了!其实我觉得博主说的挺对,可惜这样被搅和,还真迷惑了。能解释下吗?
J
3月17日 15:25
还真别说,英国northern rock直接被国有了,其实他的资产并不坏,主要是没有现金流维持经营,我在2.6镑的时候投机买了点,结果现在暂停交易,股东最后能得多少还是个问题,NR股东协会主席抗议国家侵吞私人资产,说他的股票起码每股值6镑左右,好好争取吧,哈哈~
路过
3月17日 14:46
你这是读书读到屁眼里去的煞笔观点。中国国企mbo和美国投行股权转让压根是两回事。你过了博士了8?把这两个形态列个表,对比一下,看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