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tao
上交所调查QFII抄底全记录 低调上报证监会
上交所调查QFII抄底全记录 低调上报证监会
2008-05-11 10:47:31 来源: 和讯网  进入QFII贴吧 共 212 条 黑马推荐

和讯消息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4月中旬,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中心在市场监察部及交易管理部等部门的配合下,完成了一份对QFII自2008年1月以来详细交易的情况说明。据悉,报告在上交所内部被低调处理,几乎未经任何讨论便很快递交至证监会相关领导的办公桌上。

上交所相关部门的人士表示,“这是一组关于QFII在近期相关政策利好出台前后的操作数据。”数据显示出QFII的操作方向与市场的走向“神奇”一致。

报告显示:从1月初直至3月25日,53家QFII在A股上的操作大部分为减仓,而其累计抛售规模为234亿元;从3月25日起,QFII开始反手做多,至3月底的五个交易日内累计净买入达21亿元;而4月2日后,大规模建仓出现,直到4月中旬上交所报告截止时,QFII已完成146亿元规模的建仓。

事实上,QFII2008年一季报的数据已经显露出其操作路线图的大量信息,而上述人士称,这些与上交所完成的报告也基本吻合,只是报告中增加了更为关键的4月上旬的QFII交易情况。

一季报显示,QFII共出现在137家上市公司前十大非限售股股东中,累计持有市值173.19亿元。其中,美的电器(000527)、 中联重科(行情 股吧)(000157)、 白云机场(行情 股吧)(600004)、 大同煤业(行情 股吧)(601001)、世茂股份(600823)、 格力电器(行情 股吧)(000651)、 中国船舶(行情 股吧)(600150)、 金马集团(行情 股吧)(000602)、铁龙物流(600125)、 焦作万方(行情 股吧)(000612)为QFII前十大重仓股。

在行业选择上,QFII一季度重点持有的是机械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采掘业、金属业和房地产业,分别持有市值达74.34亿元、17.14亿元、13.96亿元、9.81亿元、8.82亿元。而对于2007年持仓较重的石化行业则骤减15亿元,减持幅度达到75%。从个股看,QFII一季度大幅减持了 包钢稀土(行情 股吧)(600111)、 中金黄金(行情 股吧)、盐湖钾肥(000792)等有色金属类股票。

与QFII大举建仓相“对接”的是,4月下旬政策利好开始陆续出台。

接近证监会的人士称,“QFII竟成唯一成功把握‘抄底’时机的机构群,而公募基金却是QFII的交易对手。”

抄底之嫌?

《财富时报》报道,从历史的数据看,QFII与中国股市不解之缘大都发生在A股暴跌之际。2002年11月,上证指数徘徊在1400点左右,正处于熊市中期,QFII制度正式进入试点,宣布投资额度上限为40亿美元;接着,QFII总额度获准增加60亿美元,是在2005年7月,上证指数下探至1000点的历史性大底; 2007年5月,调高QFII总额度至300亿美元,10月份开始A股再次进入下降通道。

3月,中国证券市场哀声遍野。3月1日,上证指数4441点,在一个月之内将近下滑1000点,3月31日上证指数3474点,在4月22日,指数一度跌破3000点大关低见2990.79点。

4月24日,受印花税政策调整的刺激,上证指数开盘暴涨7.18%,以3539点开盘,报收3583点,涨9.29%,;深成指以12787点开盘,报收12914.76点,涨9.59%。 沪深两市只有三只股票下跌,涨停个股224只,创7年以来最大开盘涨幅。有分析人士表示,这次QFII又抄了一次大底。

理柏中国研究主管周良却有着自己的看法,各路QFII的背景不同,对市场的看法存在比较大的分歧,不能就推断它在抄底, 到底什么时候进场,这不是QFII自己能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国内政策,主动权在国内管理部门手里。

平安证券分析师辛建涛认为,印花税下调,股市只是反弹,去年5·30后,股市暴跌,但不久还是上涨了,印花税并不能决定股市,因此并不能说QFII就此抄底了。

申银万国分析师朱赟表示,QFII对中国市场看好,认为A股估值水平到了一个合理水平,泡沫成分很小,值得投资。他们申请份额,是从他们投资理念考虑,并不能因此说他们在抄底。

对于抄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况且市场的底部到底在哪儿谁也说不准,但若在3300点这样的低位进场,足以让QFII们赚个盆满钵满了。

百亿抄底利润逐步兑现

据《华夏时报》报道,对于4月出现的暴涨行情和QFII在中金席位发动的抄底总动员,著名国际金融专家、博士生导师汪康懋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外资对于政策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他们主导着全球资产的定价权,这是每次他们能够领先国内机构投资者,踏准市场节奏的重要原因。 中金公司(行情 股吧)本身是一个政策背景很强的证券公司,过去和摩根士丹利合作做国家大型企业海外上市的投行业务,经纪业务一直是弱项,但它拥有丰厚的外资背景和政策资源,经纪业务异军突起夺取冠军拥有先天的优势。

5月6日,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资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QFII每次都能踩准政策,从来没有例外。相比之下,一些国内机构在3000点杀跌简直是昏头了,尽管一些市场人士认为,50多家的QFII机构,不可能如此一致地进行抄底,但QFII即使在3300点这样的低位进场,也足以让它们赚个上百亿收入囊中。”

政策传导者 中金的推手角色

本报记者通过相关渠道了解到,其实早从去年底开始,外汇管理局就有意鼓励QFII基金做多,而云集了市场众多QFII的中金公司营业所提供的政策便利,则成为其获利“推手”。

一位资深评论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QFII乃是凭借其手中的两种“核武器”:其一是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掌握在外资手中,他们可以通过在国际投行的研究报告,轻易地给中国的大型公司定出持有或者买入的评级,从国际市场传导到国内决策层,由此带动资本市场的股指涨跌;其二是外资机构具有强大的公关能力。外资投行洞悉中国资本市场的能力、舍得花钱的魄力远在国内投行之上,外资机构尤其是大投行聘用的外籍中国人,或者具有决策参与权,或者具有“耳语权”。总而言之,拥有一线的情报系统,这使得外资无往而不利。

而随后,当记者致电中金公司表示想在上海陆家嘴环路营业部开户时,一位中金公司业务经理称,中金公司的调研报告在业内是最具分量的,而政策方面的灵敏信息也是其他券商所无法比拟的,上海的金融机构为了获得我们中金公司的第一手资讯产品,不惜重金支付“进场费”成为这里的客户。

外管局暗示 QFII获政策支持

“外管局的‘暗示’终于让国内的QFII基金又一次尝到了巨大的甜头。”一家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今年3月中旬,外管局一改过去一年中都没批新的QFII进入中国的状况,先后新批了哥伦比亚大学QFII资格和韩国保德信资产运用株式会社QFII牌照。本报记者在查询历史数据时发现,每次外管局对QFII制度进行修改的时候,都是在国内A股暴跌之际:2002年11月,上证指数徘徊在1400点左右,正处于熊市中期,外管局批准QFII制度正式进入试点,宣布投资额度上限为40亿美元;2005年7月,上证指数下探至1000点的历史性大底时,QFII总额度又获准增加60亿美元;去年5月国内A股暴跌之前,又调高QFII总额度至300亿美元。

上海一家券商机构基金分析师告诉记者,外管局今年3月开始加快对申报QFII的机构进行资格审批,由于平安1600亿再融资方案使股市下跌之势难以阻止,国内市场新基金发行举步维艰,外管局希望更多的QFII资金能进场增加市场资金量。

5月7日,记者从上海一家欧洲QFII基金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当时外管局就考虑对QFII资金汇入的期限将适当延长,资金锁定期也会适度放宽,原来外管局规定QFII机构获得额度后3个月内就必须把资金汇入境内。但实际上,对开放式基金而言,3个月时间内它很难在市场上完成大规模的募集活动,而锁定期设置过长也不利于一些买方机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同时,监管机构还将对QFII发起的开放式中国基金实施循环额度,即基金被赎回之后可以再重新申购。而对于其他QFII,本金汇出之后就要正常扣减投资额度。这些其实都促使QFII在暴涨之前加大投资国内A股市场的信心。 (本文来源:和讯网 )
我的blog:http://szhaitao.blog.hexun.com & http://www.hoolee.com/user/haitao
--以上均为泛泛之谈--
不尽牛人滚滚来,无边硬伤纷纷现 人在江湖(出来的),哪能不挨刀(总归是要的)
网络对话,歧义纷生;你以为明白了对方的话,其实呢?

您所在的IP暂时不能使用低版本的QQ,请到:http://im.qq.com/下载安装最新版的QQ,感谢您对QQ的支持和使用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